词语释义
阻击
(1)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调动兵力或向前推进
词语解释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 小志勇 ﹞一面指挥着……一面抡开他那两支匣枪沉着地阻击尾追的敌人。”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同时派了野战军的一部和 绥德 分区警备四、六两团,在 横山 以西阻击 靖边 东北的三十六师。”
引证解释
⒈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
引郭澄清《大刀记》第三章:“﹝小志勇﹞一面指挥着……一面抡开他那两支匣枪沉着地阻击尾追的敌人。”
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同时派了野战军的一部和绥德分区警备四、六两团,在横山以西阻击靖边东北的三十六师。”
阻击的国语词典
以防御方法阻止他人进攻、增援或逃跑。
如:「阻击战」。
阻击的网络释义
阻击
反义词
阻击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声,且( )声。“阜”是土山,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险要的地方)(2) 同本义
阻,险也。——《说文》
德行恒简以知阻。——《易·系辞》
黎民阻饥。——《书·舜典》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川泽之阻。——《周礼·司险》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 太华、 终南之山。—— 汉· 班固《西都赋》
罙入其阻。——《诗·商颂·殷武》
(3) 又如:阻隘(险要之地);阻阨(据守险要)
(4) 妨碍物;障隔
保其岩阻。——《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险阻(险要阻塞之地);阻障(障碍);阻寻(排除险阻寻访);阻积(险阻众多)
形容词
(1) 地形崎岖多阻隔,道路难行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孙子·军争》
(2) 又如:阻修(阻隔而长远);阻长(道路艰险而遥远);阻深(险阻幽深)
(3) 沮丧。也作“沮”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邶风·雄雉》
其人惭阻,即日去苏。——《清稗类钞》
(4) 又如:意阻(意志消沉沮丧);阻丧(沮丧失色)
动词
(1) 阻止;阻隔;阻拦
夫仆俱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阻风不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幸亡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阻人走报。(阻止人家来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西后阻挠。——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阻掯(阻挡刁难);阻拗(阻拦;阻挡);阻睽(阻隔分离);阻乏(阻止和减少);阻抑(阻止抑制);阻滞(阻碍滞留)
(3) 隔绝;断绝
竄伏村墟,迁延岁月,音容久阻,书问莫传。——《剪灯新话》
(4) 又如:阻旷(隔绝)
(5) 感到疑惑不解
是服也,狂夫阻之。——《左传·闵公二年》
(6) 凭借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左传·隐公四年》
(7) 又如:阻山带河(靠山环河);阻山(凭借高山的险阻);阻众(凭借人众力大)
(8) 离别
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唐·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9) 推却,拒绝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诗·邶风·谷风》
(10) 又如:阻拒(拒绝;推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o3 zih3 [海陆丰腔] zu3 [宝安腔] zu3 zo3 [台湾四县腔] zu3 [东莞腔] zo3 [梅县腔] zii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zu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阻 | 側吕 | 莊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criox/trv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毄(
)声。本义:敲击,敲打)(2) 同本义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3)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4) 攻击;攻打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6) 碰撞;接触
齐吴傍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击毂摩肩(车碰轮,人摩肩。比喻拥挤,热闹);击冲(撞击);撞击(运动体与别的物体猛然碰上)
(8) 杀;搏杀
入水击蛟。——《世说新语·自新》
数击杀响马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奋椎左右击。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9) 如:击斩(斩杀);击鲜(宰杀活的牲畜禽鱼,充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