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防潮
(1) 防止潮湿
(2) 防备潮水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防止潮湿:~纸。(2)防备潮水:~闸门。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这种材料能防潮。
2、这些纸盒内有塑料衬里,防潮性能很好。
3、因为它们能防潮,如果在照相机箱、贮衣盒、工具箱、照片盒和珠宝首饰中再利用,那将是绝妙的主意。
4、这些电脑设计为防尘和防潮,还配有一个摄像头。
5、机器的包装必须防湿.防潮.防锈.防震.并且经得起粗鲁的搬运.
6、中药丸外壳用蜡:本产品主要用于中药丸外壳的密封,具有防水、防潮和防霉变作用。
7、这是“禁止食用”干燥剂的低技术版。和那些手机盒子里为了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防潮的小包有同样功效。
8、如果6月份剩下的日子我们得到了相当好的防潮和合理的热量,产量可以恢复。
9、如果你在凉爽气候区,这样做可以帮你在外墙上形成一个连续的防潮层。
10、库珀曼建议将益生菌产品保存在密封容器中并且隔热、避光、防潮。
11、制服与防潮布已经腐烂,工作人员将从骨头中提取DNA来尝试识别战士们的身份。
12、成排的大墓穴表明,德军庄重地埋葬了这些遗体,用防潮布单独将每具尸体裹好后整齐地排列成行。
13、当地政府已拨款数十亿欧元用于投资防潮水闸工程,目的是要停止海平面上涨对水城的破坏。
14、所有海员起居舱室的甲板应为认可的材料和构造,其表面应能防滑、防潮并易于保持清洁。
15、洗干净的尿布要叠放整齐,按种类放在一起,随时备用。也要注意防尘和防潮。
16、这种材料可以抗热防潮。
17、该机应用范围广,成本低,包装任何形状物品均不需要模具。操作简单,具有透明美观,立体感强。起防潮、防爆等作用。
18、袜子能保暖防潮,还能做什么?
19、这种硅烷基防潮胶既可用作单组分也可以用作双组分粘合剂,完全取决于您所需要的粘合速度。
20、仅仅涂抹薄薄的一层R580新型产品,就可以达到地板完全防潮的效果。
21、防潮措施不过关,长期住在这种房子里,不仅电器、家具易生锈、发霉,人也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22、鞋油用蜡:可用于固体或液体鞋油产品的加工制造,具有上光,护理,防潮,润饰的作用。
23、从防水、防火、防潮、防霉到防虫、防腐蚀、防碳化等,十大涂料品牌的功能越来越全面。
24、同时它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和优良的抗臭氧、耐电晕、憎水防潮性能。
25、这和在盐盒里放几粒米防潮道理一样。
26、脂肪族聚酯具有更好的淀粉,其中有许多羟基防潮。
27、内用防潮塑料袋或铝箔袋密封包装,外用纸板桶包装运送。
28、为避免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潮,包装还要注意做到防潮。
防潮的国语词典
防止湿气产生。
如:「为了防潮,他特地在箱子里放了些干燥剂。」
防潮的网络释义
防潮
防潮的翻译
防潮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房 | 符方 | 並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byang/bvang | bʰĭwa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2) 同本义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如:风潮;工潮;学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如:寒潮;热潮
(6) 微湿,潮气 。如:防潮;回潮;潮润;火柴受潮了
动词
两颊透出 。如:潮面(涌上面部);潮红
形容词
(1) 〈方〉∶成色不足、质量低劣 。如:潮银(回过炉或成色不好的银子);潮金
(2) 技术不高的 。如:手艺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u2 [梅县腔] chau2 [陆丰腔] chau3 [宝安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e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客英字典] chau2 ch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