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防治
(1) 预防和治疗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1.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如:防治结合,才能取得对疾病斗争的主动权。
词语造句
1、在过去十年或更长时间内,世界许多国家成功地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
2、但是每次小中风出现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如果不进行防治的话就很容易变成中风。
3、在该国,这种疫病似乎是地方病,监视和防治活动迄今尚未能阻断病毒在各省之间传播。
4、我们的基本目的是在实地着手开始病毒防治活动。
5、在这个例子中,防治费用在仅由出口创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
6、如果不采取更为严格的监视和疾病防治策略,这一病毒会成为高加索地区的地方病并且将最终蔓延到其他区域。
7、我们将细致地调查这次事件并使得文件检查更加的健全以防治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8、尽管采取了重要防治措施,该国未能成功遏制禽流感在禽类中的蔓延,多梅内奇说。
9、受到危险的国家和国际社会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在家禽源头防治禽流感。
10、该计划的重点是加强对受影响国家的现有监视和防治。
11、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12、尽管尼日利亚政府对防治这种禽类疾病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病毒在尼日利亚的传播可能会成为邻国的感染源。
13、现有资金虽然还远远不够,但已在大力扩展疟疾防治计划方面一显身手。
14、中国在防治非典中所做的工作及积累的经验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15、许多患有STI的人不去看病,因此对于防治而言仅有临床服务是不够的。
16、只有这样,全球到2015年才能真正普遍展开防治艾滋病和照顾患者的工作。
17、成功防治疟疾必须了解其复杂的传播方式。
18、其他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19、双方还就两国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风沙治理、疫情防治等方面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20、而且要找出另一种可能防治因使用类固醇而对大脑产生影响的药物,但不能阻止他们帮助改善肺部。
21、常规棉生产严重依赖化学杀虫剂来防治毛虫和其他虫害。
22、不幸的是,世卫组织也是以此类有问题的行政报告作为计划和评估疟疾防治工作的指标。
23、尼罗河流域滑坡防治项目利用创新管理来处理大规模泥石流,2009年10月11日泥石流曾摧毁了国道410线的半英里路段。
24、经纠正的数据加上对降雨和蚊子栖息地的观察表明,在开始防治工作前,可能不存在疟疾传播。
25、STI防治需要对频繁更换性伴侣可能传播疾病的核心群体进行有效干预。
26、大部分读者可能不太熟悉这家基金会。其实,它在澳洲、亚洲和非洲为防治失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引证解释
⒈ 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
例如:防治结合,才能取得对疾病斗争的主动权。
⒉ 预防和治理。
例如:做好水土保持、防治风沙的工作,特别重要。
防治的国语词典
预防和治疗。
如:「夏天必须要防治疾病传染。」
防治的网络释义
防治
防治的翻译
防治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房 | 符方 | 並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byang/bvang | bʰĭwa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治 | 直之 | 澄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ɖʰĭə | dri/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