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防范伺察。
唐 苏端 《驳司徒杨绾谥议》:“司徒时居上列,奏达非难,不能因此披衷正词,全志士之命,露凶狡之私,而乃晏安自泰,优游过日,使 元载 祸大灭身,竟劳圣上防伺之虑,岂守节不隐耶。”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僕不得近。”
引证解释
⒈ 防范伺察。
引唐苏端《驳司徒杨绾谥议》:“司徒时居上列,奏达非难,不能因此披衷正词,全志士之命,露凶狡之私,而乃晏安自泰,优游过日,使元载祸大灭身,竟劳圣上防伺之虑,岂守节不隐耶。”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僕不得近。”
防伺的网络释义
防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房 | 符方 | 並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byang/bvang | bʰĭwaŋ |
详细解释
sì
动词
(1) (形声。从人,司声。本义:候望,探察)
(2) 同本义
伺,候望也。——《说文新附》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侯于门墙者日益进。——唐· 韩愈《与陈给事书》
(3) 如:伺候(等候;服侍;衙役);伺觇(窥探);伺闲(窥测时机)
(4) 观察
伺,视也。——《方言十》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伺察(观察;侦察);伺望(守望;察看);伺漏(察看刻漏)
(6) 守候,等待
伺,候也。察也。——《字林》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三国 魏· 邯郸淳《笑林》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伺便(等待方便的时机);伺晨(等待天明);伺应(待机策应)
(8) 对待
父牵车为业,伺小三如奴,偶不称意,便叱詈。——徐珂《清稗类钞》
(9) 另见
cì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6 [陆丰腔] sii6 [梅县腔] se5 [宝安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东莞腔] su3 [台湾四县腔] si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思 | 息兹 | 心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si/sio | s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