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

fáng wěi [fang wei]
注音 ㄈㄤˊ ㄨㄟ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动)防止伪造:~标志|~商标。

防伪造句

以后别再指责我有错别字了,我这是防伪技术.
每一件特许商品都配有一枚防伪标签。
身份证图像的分割受激光防伪图案和彩色网格线的影响较大。
防伪标签由五粮液集团专业技术配制。
厂长告诉我,他们厂的鞋子都是防伪标志,可是我却没有找到他所说的标志。
通过调整加网网点函数,起到防伪作用.
印章印模与防伪印章印模之间有隔离罩隔离.
数字水印防伪技术是实现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
它是非常适用于模切无纸胶带,涤纶薄膜商标及镭射防伪商标。
探讨了抄造条件对可逆温致变色防伪纸色差的影响.
本品新推出金色镭射全息防伪商标,确保货真价实.
主要从防伪纸张、防伪技术、防伪油墨三方面对包装防伪作了概述。
此胸针设计新颖,工艺精良,配有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防伪标签。
防伪油墨可以用在一个或所有印刷站8号的影响。
掌握相关货币的防伪技术,能使文检工作者更有效、更全面地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
这些研究可应用于防伪技术,为设计和制作防伪光栅提供了设计依据。
第四是从暗号密押到其它防伪工艺的进化.
最外层包装采用的是一次性成型技术生产的PET聚酯盒,盒口是一次性扭折防伪封口盖。
公司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自行研制和生产有价证券专用的防伪号码机。
为了验证这张百万欧元钞票的真实性,使用紫外线灯观察到了不可见的绿色防伪线.

汉字详情

fáng [f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LYHS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defend; prevent; embank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
wěi [we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YLY
五行:
仓颉: OIKS
四角: 24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false, counterfeit, bogu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宋本广韵

防伪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