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险

bǎn xiǎn [ ban xian]
繁体 阪險
注音 ㄅㄢˇ ㄒ一ㄢˇ

词语释义

1.斜坡与山泽。 2.险峻。

词语解释

  1. 斜坡与山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命田舍东郊……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孙希旦 集解:“陂者曰阪,山泽曰险。”

  2. 险峻。

    《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王路阪险, 鬼方 不庭,恒戢节足,轻宠贱荣。”《新唐书·西域传下·康》:“有 迦摩缕波 ,皆阪险,地接西南夷,其人类蛮獠。”

引证解释

⒈ 斜坡与山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命田舍东郊……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孙希旦集解:“陂者曰阪,山泽曰险。”

⒉ 险峻。

《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王路阪险, 鬼方不庭,恒戢节足,轻宠贱荣。”
《新唐书·西域传下·康》:“有迦摩缕波,皆阪险,地接西南夷,其人类蛮獠。”

阪险的网络释义

阪险

  • 斜坡与山泽;险峻
  • (1).斜坡与山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命田舍东郊……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孙希旦 集解:“陂者曰阪,山泽曰险。”
  • (2).险峻。《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王路阪险, 鬼方 不庭,恒戢节足,轻宠贱荣。”《新唐书·西域传下·康》:“有 迦摩缕波 ,皆阪险,地接西南夷,其人类蛮獠。”
  • 汉字详情

    bǎn [ban]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RCY
    五行:
    仓颉: NL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反声。本义:山坡)

    (2) 同本义

    阪,坡者曰阪。一曰泽障,一曰山胁。从阜,反声。字亦作坂。——《说文》

    阪有桑。——《诗·秦风 ·车邻》

    瞻彼阪田。——《诗·小雅·正月》

    阪险原隰。——《吕氏春秋·孟春》。注:“阪险,倾危也。”

    为阪生。——《易·说卦虞本》。注:“陵阪也。”

    阪尹。——《书·立政》。郑注:“其长居险,故言阪尹。”

    (3) 又如:阪田(山坡上瘠薄的田地)

    (4) 山腰小道

    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郭。——唐· 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

    英文翻译

    hillside farmland; slop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2 faa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3 fan3 [台湾四县腔] ban3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ban3 [梅县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宝安腔] ban3 f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遠元合上聲合口三等pyanx/pvaanpĭwɐn
    xiǎn [xia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BWGI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L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阜,佥( 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2)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名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词

    (1)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

    英文翻译

    narrow pass, strategic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him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