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

duì wu [dui wu]
繁体 隊伍
注音 ㄉㄨㄟˋ 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队伍 duìwu

(1) 有组织的群众行列

认真负责的警察队伍
ranks;contingent

(2) 部队

army;unit;troops

词语解释

  1. 军队;部队。

    《宋书·何承天传》:“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劳,比於优復队伍,坐食廩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三折:“摩旗帜忙收队伍,击金鉦聚点兵卒。”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山炮连长知道,队伍找不到群众,是多么困难啊。”

  2. 有组织的行列。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道:‘既然服我,便要听我号令。’当下折些树枝,假做旗幡,双双成对,摆个队伍,不许混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天津水师》:“兵丁技艺既疏,队伍紊乱,竟操,喧譁不絶。” 浩然 《艳阳天》第九二章:“人群先奔山坡下早熟的麦地里去。在田间的小路上,形成了长长的、一串串的队伍。”

  3. 借指统率部队。

    《宋史·礼志二四》:“ 涇原 经略 蔡挺 肄习诸将军马,点閲周悉,队伍有法,入为枢密副使。”

引证解释

⒈ 军队;部队。

《宋书·何承天传》:“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劳,比於优復队伍,坐食廩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明朱有燉《义勇辞金》第三折:“摩旗帜忙收队伍,击金鉦聚点兵卒。”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山炮连长知道,队伍找不到群众,是多么困难啊。”

⒉ 有组织的行列。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道:‘既然服我,便要听我号令。’当下折些树枝,假做旗幡,双双成对,摆个队伍,不许混乱。”
清昭槤《啸亭杂录·天津水师》:“兵丁技艺既疏,队伍紊乱,竟操,喧譁不絶。”
浩然《艳阳天》第九二章:“人群先奔山坡下早熟的麦地里去。在田间的小路上,形成了长长的、一串串的队伍。”

⒊ 借指统率部队。

《宋史·礼志二四》:“涇原经略蔡挺肄习诸将军马,点閲周悉,队伍有法,入为枢密副使。”

队伍的国语词典

凡列队而成行伍,称为「队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

如:「他很早就加入文艺救国的队伍。」

队伍的网络释义

队伍

  • “队伍”是借来词语,原意是指指军队队型,行列(三人一队,五人成伍)。例:整齐的队伍走过了主席台接受检阅。
  • 现代汉语中常用“队伍”引申出的含义“指某个有团体协作的全部人员”。例:公司大了队伍不好带,需要更好的管理!
  • 队伍造句

    受阅的队伍步伐整齐,威武雄壮。
    我们要坚决清除干部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
    队伍昂首阔步地跨过了长江大桥。
    游行的队伍如大海的怒涛,势不可挡。
    参加这次比赛的队伍强弱泾渭分明,水準可说是近年来最参差不齐的一次。
    游行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合到天安门广场。
    这两支宿敌的队伍第一场比赛就碰头了,真是冤家路窄。
    我们的队伍还得扩充一些新生力量。
    长征队伍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指战员入乡随俗,处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受到热烈的欢迎。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过天安门广场。
    那个给坏人通风报信的家伙,终于从革命队伍中挖了出来。
    暫我们的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谷急行军前进。
    我们这支队伍是经得起急风暴雨的考验的。
    妇女干事们把游行的人排成排,游行队伍秩序井然。
    两支队伍齐头并进,火速开赴前线。
    搞好教育,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路上将军一直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刺激着队伍走出了沙漠。
    体育组陈老师在队伍前喊着口令,整顿队形。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
    腰板挺得笔直的人,终究不会走在攀登者队伍的前列。

    汉字详情

    duì [dui]
    部首: 212
    笔画: 4
    五笔: B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LO
    四角: 78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2) 坠落

    队,从高陨也。俗字作坠。——《说文》

    殷亩而驰不队。——《考工记·轮人》

    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檀弓下》

    公(齐襄公)惧,队于车。——《左传·庄公八年》

    陈入城,板队而杀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失

    俾队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敬不队命。——《国语·晋语》

    (2) 队列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史记·项羽本纪》

    车按行,骑就队。——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排队;纵队;横队

    (4) 军队或集体的编制单位

    分为二队。——《左传·文公十六年》

    以成一队。——《左传·襄公六年》。注:“百人为队。”

    襄子疏队而击之。——《淮南子·齐俗》

    (5) 注:“二百人为一队。”

    曲队怪重。——《汉书·杨雄传》

    (6) 又如:连队;舰队;球队;生产队;军队,部队;队主(一队之主。即队长。六朝时一队军队多由将帅带领)

    量词

    成群成列的人或物 。如:一小队士兵;一队巨鳌

    英文翻译

    team, group; army unit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6

    宋本广韵

    [wu]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DM
    四角: 21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2) 同本义

    伍,行伍。——《广韵》

    五人为伍。——《管子·小筐》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周礼·天官·宫正》

    先偏后伍。——《左传·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传·哀公十一年》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

    全伍为上。——《墨子·公输》

    破伍次之。

    (4) 又如:伍伯(即伍长。古军队中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伍长);伍什(指部队);伍老(伍长);伍壮(指乡武装丁壮);伍部(伍长);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5) 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 。如:伍籍(平民的户籍);伍侯(编民为伍,相为侯望)

    (6) ∶比四大一的数,五的大写 。用于支票、会计防止出错或涂改

    参伍以变。——《易·系辞上》

    (7) 军队。由为战争而武装和训练起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大团体,主要指陆军。如:入伍

    (8) 同伴 。如:羞与为伍

    (9) 成对的组合

    八八为伍。——《汉书》

    (10) 姓。如:伍相(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伍相国市上复吹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动词

    交互错杂 。如:伍参(交错参杂)

    英文翻译

    five, company of five;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梅县腔]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东莞腔] ng3 [宝安腔]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 潮州话:ngou2 (ngóu) ngou6(ngǒ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ŋungox/ng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