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门面
(1) 店铺房屋临街的一面
(2) 比喻外表、表面
词语解释
商店房屋朝街的部分;店面。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四折:“自家店小二的便是,开开门面,挑起望子,看有甚么人来。”《恨海》第七回:“米铺子的门面,开在前面大街上。” 陈登科 《活人塘》一:“街上的店铺,新换上门面,挂起招牌。”
指一般房屋大门口的外表。
清 李渔 《巧团圆·惊妪》:“这一所门面高大,定是箇乡宦人家。” 朱自清 《旅欧杂记·威尼斯》:“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人民日报》1991.2.8:“军事教育学院是一所兵团级高等学府,而‘门面’却很寒酸。四根立柱,两排铁扇门。”
犹场面,局面。
明 汤式 《湘妃引·闻赠》曲:“一牀衾枕春罗列,铺排得门面儿别。”《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爹死了,娘须立个主意,撑持门面。”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九:“自从三老爷故世,一连串不如意的事儿就到了 钱 家,几年工夫,人丁兴旺的一家子,弄成如今这冷清清的门面。”
面子;体面。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到官对理,出乖露丑,也是你的门面不雅。”《红楼梦》第一○六回:“若是统总算起来,连王爷家还不够过的呢!不过是装着门面,过到那里是那里罢咧。”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但土著只 杨 姓一家略略有点门面,其他差不多都是一些破落户。”
虚饰;表面应付。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这富家子虽与 杨抽马 相好,只是见他兴头有术,门面撮哄而已。” 清 黄宗羲 《复秦灯岩书》:“此亦先生门面之言。”
指布幅的宽度。
俞赞 《恤商论》:“若夫洋布,名为利用,实则价贱而质脆,一无可取……故门面虽阔,价值虽贱,而彼此相较,不如土产甚远。”
引证解释
⒈ 商店房屋朝街的部分;店面。
引元郑廷玉《看钱奴》第四折:“自家店小二的便是,开开门面,挑起望子,看有甚么人来。”
《恨海》第七回:“米铺子的门面,开在前面大街上。”
陈登科《活人塘》一:“街上的店铺,新换上门面,挂起招牌。”
⒉ 指一般房屋大门口的外表。
引清李渔《巧团圆·惊妪》:“这一所门面高大,定是箇乡宦人家。”
朱自清《旅欧杂记·威尼斯》:“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
《人民日报》1991.2.8:“军事教育学院是一所兵团级高等学府,而‘门面’却很寒酸。四根立柱,两排铁扇门。”
⒊ 犹场面,局面。
引明汤式《湘妃引·闻赠》曲:“一牀衾枕春罗列,铺排得门面儿别。”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爹死了,娘须立个主意,撑持门面。”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九:“自从三老爷故世,一连串不如意的事儿就到了钱家,几年工夫,人丁兴旺的一家子,弄成如今这冷清清的门面。”
⒋ 面子;体面。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到官对理,出乖露丑,也是你的门面不雅。”
《红楼梦》第一〇六回:“若是统总算起来,连王爷家还不够过的呢!不过是装着门面,过到那里是那里罢咧。”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但土著只杨姓一家略略有点门面,其他差不多都是一些破落户。”
⒌ 虚饰;表面应付。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这富家子虽与杨抽马相好,只是见他兴头有术,门面撮哄而已。”
清黄宗羲《复秦灯岩书》:“此亦先生门面之言。”
⒍ 指布幅的宽度。
引俞赞《恤商论》:“若夫洋布,名为利用,实则价贱而质脆,一无可取……故门面虽阔,价值虽贱,而彼此相较,不如土产甚远。”
门面的国语词典
商店的铺面。
如:「门面很宽」。
门面的网络释义
门面
门面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面 | 彌箭 | 明 | 仙A開 | 去聲 | 霰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mjenh/mienn | m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