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撑门面

yìng chēng mén miàn [ ying cheng men mian]
注音 一ㄥˋ ㄔㄥ ㄇㄣˊ ㄇ一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硬撑门面 yìngchēng-ménmiàn

(1) 装体面,假充上流。保持高等或中等阶级社会地位的风度、架子或门面,尤指面临着衰败的情况

家道凄凉还要硬撑绅士门面
gentility

词语解释

成语用法

硬撑门面作谓语、宾语;指面临着衰败的情况。

硬撑门面的网络释义

硬撑门面

  • 硬撑门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ìng chēng mén miàn,指装体面,假充上流。
  • 硬撑门面造句

    “人们都说我们有钱,其实很多是硬撑门面,打肿脸装胖子。
    霸王别鸡将金币推回到萧然一夜怀里,硬撑门面道。
    原来那武生只是一个绣花枕头,穿了件侠客的衣服硬撑门面,自己却连半点功夫都没有。
    作为回应,伊朗方面已经表示伊朗有能力进行反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认为,伊朗的这种表态并不是硬撑门面。
    海伦远远地盯着我,嘴角带着不屑的嘲弄,或许觉得我只是在装腔作势地硬撑门面。
    他认为一轮又一轮的制裁,让伊朗是伤不起,如今的伊朗是在硬撑门面。
    第三,安倍“破罐子破摔”,硬撑门面。
    “猪肉进货价格实在太贵,为了留住老主顾和应付各种支出,我们不得不硬撑门面,因为我们即使不卖肉也要交摊位费。
    其次是“硬撑门面”试图转移视线。
    但在接待上,也要硬撑门面,甚至欠着账照样要吃喝。

    汉字详情

    yìng [ying]
    部首: 517
    笔画: 12
    五笔: DGJQ
    五行:
    仓颉: MRMLK
    四角: 1164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石,更声。本义:坚硬)

    (2) 同本义 。与“软”相对

    山原川泽,土有硬软。——《通典》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可促使细小动脉硬化。——唐时华等《高血压病》

    (3) 又如:硬米糁(未煮熟的米饭);硬牌(旧制在府官到达前,必派前站带木牌先行通知地方官绅人等迎接);硬帮(坚硬);硬撑撑(坚硬结实);硬胎(硬质的衬里);硬倔倔(形容物体坚硬);硬拐拐(形容坚硬而有棱角);硬触触(形容坚硬扎手);硬戗(形容坚硬有力)

    (4) 结实

    十日一放,令其陆梁舒展,令马硬实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5) 又如:硬挣(硬朗;刚强);硬棒棒(结实);硬实(方言。健壮结实)

    (6) 生硬

    有些同志过分强调直译,硬译。——郭沫若《雄鸡集》

    (7) 又如:硬搬(生搬硬套);硬译(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直译);硬拐(生硬的转弯);硬语(生硬的词句);硬声硬气(语气生硬)

    (8) 倔强,执拗

    石秀道:“嫂嫂,你休要硬诤;教你看个证见。——《水浒传》

    (9) 又如:硬口(嘴硬);硬打挣(强辩;抵赖);硬行(强行;强制);硬劲(倔强脾气)

    (10) 坚强,强硬

    若父亲是个硬挣的,定然卫护儿女,与老婆反目厮闹,不许他凌辱。——《醒世恒言》

    (11) 又如:硬保山(有身分有地位且能说得起话的保人);硬出头(故意出面领头干某件事。有贬义);硬绷(态度坚决、强硬;坚硬)

    (12) 能力强;质量好

    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13) 又如:硬功夫;硬手(高手;能手)

    副词

    (1) 确实;真正

    乡亲!硬是要得!——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2) 又如:硬是(确实是);硬该揍

    动词

    (1) 勉强

    你到底是年过六旬的人,硬撑是不行的。——张英《老年突击队》

    (2) 又如:硬强着(迫使;强逼着);硬坐(强加罪名);硬打挣(强挣扎);硬扎子(硬充好汉)

    (3) 强

    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平手。——《西游记》

    (4) 又如:硬正(强有力的人)

    英文翻译

    hard, firm, strong; obst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ang5 ngiang5 [客英字典] ngang5 [沙头角腔] ngang5 [东莞腔] ngang3 [海陆丰腔] ngang5 ngiang6 ngiang3 [梅县腔] ngang5 [陆丰腔] ngang6 [宝安腔] nga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四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爭耕開去聲開口二等ngrangh/ngaenqŋæŋ
    chēng [cheng]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IPR
    五行:
    仓颉: QFBQ
    四角: 590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掌声。本义:支撑,支持)

    (2) 同本义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扶风豪士歌》

    (3) 又如:用两手撑着下巴;撑扶(支撑扶持);撑天拄地(喻顶天立地)

    (4) 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如:撑突(驾船突进);撑驾(点篙行船);撑驾夫(船父)

    (5) 维持,保持

    他死活也得把这个门面撑着

    两场球下来,他恐怕撑不住了

    (6) 又如:撑场面;撑持

    (7) 抢 。如:撑窝儿(抢地盘)

    (8) 积攒;购买

    我儿花衣裳、头面,多末勿算多,撑得来也勿容易。——《海上孽梅花》

    (9) 顶嘴,争辩 。如:撑对(对抗);撑嘴(使人张口说不出);撑硬船儿(硬碰硬,不肯迁就)

    (10) 张开 。如:撑舌(张舌不下);撑目(睁大眼睛)

    形容词

    (1) 过度饱满,充填使饱满 。如:有点撑

    (2) 美丽 。如:撑达(漂亮;出色)

    名词

    ∶撑臂 。如:角撑。也指支拄物。如:给草堆打个撑

    英文翻译

    prop up, support; bra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ang5 [海陆丰腔] cang5 cang1 [客英字典] cang1 [沙头角腔] ciang5 [台湾四县腔] cang5 cang1 [东莞腔] cang1 [宝安腔] cang5 cang1

    宋本广韵

    mén [men]
    部首: 321
    笔画: 3
    五笔: UYH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IS
    四角: 370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英文翻译

    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un4

    宋本广韵

    miàn [mian]
    部首: 904
    笔画: 9
    五笔: DMJD
    仓颉: MWSL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彌箭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mjenh/miennmĭ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