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懦

àn nuò [an nuo]
繁体 暗懦
注音 ㄢ ㄋㄨㄛˋ

词语释义

1.愚昧懦弱。

词语解释

  1. 愚昧懦弱。

    《后汉书·刘焉传》:“ 张鲁 以 璋 闇懦,不復承顺。”《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七年》:“ 王晏权 闇懦,动禀 李维周 之命。”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八:“ 元帝 优游不断,闇懦不武, 恭显 擅权, 许 史 恃势。”

引证解释

⒈ 愚昧懦弱。

《后汉书·刘焉传》:“张鲁以璋闇懦,不復承顺。”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七年》:“王晏权闇懦,动禀李维周之命。”
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八:“元帝优游不断,闇懦不武, 恭显擅权, 许史恃势。”

闇懦的网络释义

闇懦

  • ān nuò ㄢ ㄋㄨㄛˋ
  • 愚昧懦弱。《后汉书·刘焉传》:“ 张鲁 以 璋 闇懦,不复承顺。”《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七年》:“ 王晏权 闇懦,动禀 李维周 之命。”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八:“ 元帝 优游不断,闇懦不武, 恭显 擅权, 许 史 恃势。”
  • 汉字详情

    àn [an]
    部首: 808
    笔画: 17
    五笔: UUJD
    五行:
    仓颉: ANYTA
    四角: 77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门,音声。本义:闭门)

    (2) 同本义

    闇,闭门也。——《说文》

    见蔼闇阁读书。——《梁书·乐蔼传》

    (3) 又如:闇门(隐蔽的门)

    (4) 蒙蔽;遮蔽

    桑麻闇日。——《水经注·江水》

    不下比以闇上。——《荀子·不苟》。注:“掩上之月也。”

    (5) 又如:闇室(遮去光线的房间);闇没(埋没,掩没)

    形容词

    (1) 同“暗”(经传多以闇为之)

    闇,冥也。——《小尔雅》

    夏后氏祭其闇。——《礼记·祭义》

    孝子不服闇。——《礼记·曲礼》。注:“冥也。”

    彼日月兮闇昧。——王逸《九思·守志》

    (2) 又如:闇时(昏暗的时代);闇昧(暗淡;指人的隐私)

    (3) 愚昧;糊涂

    刘璋闇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下闇则上聋。——《谷梁传·文公六年》

    (4) 又如:闇惑(愚昧不明);闇短(才识愚劣短浅)

    (5) 昏庸

    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谓之闇。——《荀子·君道》

    (6) 又如:闇君(昏君);闇王(昏君)

    英文翻译

    close, shut; dark, dismal

    方言集汇

    ◎ 粤语:am2 am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m5 [宝安腔] am5 [梅县腔] am5 [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三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紺去聲開口一等ʔɒmqomh/omm
    nuò [nuo]
    部首: 339
    笔画: 17
    五笔: NFDJ
    五行:
    仓颉: PMBB
    四角: 91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需声。本义:胆小,含有软弱之意;弱)

    (2) 同本义

    懦,驽弱者也。——《说文》

    少懦于诸侯。——《国语·晋语》

    而性懦愚,沉于国家大事,开罪于先生。——《战国策·齐策》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众皆笑其懦,不青坚守。——《三国演义》

    懦者必怒。——唐· 韩愈《原毁》

    (3) 又

    懦者必悦。

    (4) 又如:懦小(懦弱胆小);懦弛(软弱懈怠);懦退(软弱畏缩);懦恧(软弱);懦软(软弱);懦庸(软弱庸陋);懦谨(胆小谨慎);懦善(软弱善良);懦衿(文弱书生)

    (5) 柔软 。如:懦毛;懦响(懦靡之音);懦靡(柔顺);懦薄(才能薄弱);懦脆(脆弱)

    (6) 幼小

    还是我年懦,容得你。——《西游记》

    名词

    懦夫,软弱无能的人

    声节哀有余,夫何激衰懦。——唐· 杜甫《舟中苦热遣怀》

    英文翻译

    weak, timid, cowardly

    方言集汇

    ◎ 粤语:no6
    ◎ 客家话:[梅县腔] no5 [陆丰腔] no6 [客英字典] no5 [海陆丰腔] no6 [客语拼音字汇] no4 [宝安腔] lo3 [台湾四县腔] no5
    ◎ 潮州话:娜窝3(努)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朱平聲合口三等njyo/runʑ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