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长短
(1) 〈方〉
(2) 不管怎么样;好歹
(3) 一定
词语解释
长和短。指距离、时间。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 石夷 ,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晋 向秀 《难嵇叔夜<养生论>》:“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 、 孔 ,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復疏于导养邪?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夫良知之於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於方圆长短也。” 巴金 《秋》二九:“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是合着节拍的。”
偏指长或长度。
《齐民要术·薕》引 汉 杨孚 《异物志》:“薕实虽名三薕,或有五六。长短四五寸。”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四:“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均。”《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将出那綾绸绢缎来,妇人将尺量了长短,裁得完备,便缝起来。”
长处和短处。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人各有长短,子欲学我亦不能,吾欲效子亦败矣。”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窃以为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要在权利害之多寡,酌长短之所宜,委任责成,庶克有济。” 清 唐甄 《潜书·讲学》:“此长短明蔽,人各有其一二,皆可以相资。”
偏指长处、正确之处。
《汉书·张汤传》:“有郎功高不调,自言, 安世 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絶不许。”
偏指短处、错误之处。
《史记·酷吏列传》:“﹝ 寧成 ﹞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於郡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 宋 苏轼 《上皇帝书》:“上有监司伺其过失,下有吏民持其长短,未及按问,而差替之命已下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方尔止》:“ 刘贡父 平生未尝议人长短,有不韙,必面折之。”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而议论邻居的长短,都是婆婆妈妈的恶习。”
犹关系、牵涉。
萧红 《牛车上》:“人们说是‘告示,告示’,可是告的什么?我也不懂那一套……‘告示’倒知道是官家的事情,与我们做小民的有什么长短!”
高和下,优和劣。
《北史·独孤罗传》:“诸弟见 罗 少长贫贱,每轻侮,不以兄礼事之。然性长者,亦不与诸弟校竞长短。后由是重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那么,你只好和我较个长短!”
攻讦;责难。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郗虑 持节策命公为 魏公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郗虑 ﹞遂与 融 互相长短,以至不睦。公( 曹操 )以书和解之。”《北史·虞庆则传》:“﹝ 虞庆则 与 杨素 ﹞遂互相长短。” 元 徐阳辉 《有情痴》:“好文章中不得时人目,开着口随他长短,捏着笔一任批驳。”
情由;情况。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徐盛 从 江 内去, 丁奉 从旱路去,都到 南屏山 七星坛 前,休问长短,拿住 诸葛亮 ,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老婆见他汉子来家,满心欢喜,一面接了行李,与他拂了尘土,问他长短。”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这一回,你一来,他准是看上你啦,老是跟我打听你的长短。”
10.指死亡等意外变故。
《儒林外史》第五回:“我死了值得甚么!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箇孩子,要有箇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巴金 《秋》四一:“万一我有什么长短,婆,妈,请你们好好地看待 孙少奶 。”
11.犹反正、终究。
隋 崔仲方 《夜作巫山》诗:“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宋 陆游 《后春愁曲》:“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 金 萧贡 《读火山莹禅师卷》诗:“长短都归一梦中,身前身后两无穷。”
12.指长短术。
《史记·酷吏列传》:“ 边通 ,学长短,刚暴彊人也,官再至 济南 相。”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长短术兴於 六国 时。行长入短,其语隐谬,用相激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暨 战国 争雄,辩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13.指长短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逢》:“ 逢 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豪逸之态,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 明 何景明 《<王右丞诗集>序》:“顾集中长短混列,欲考体制以求作者之意,实烦简閲。乃略加编定,稍用己意去取之。”参见“ 长短句 ”。
引证解释
⒈ 长和短。指距离、时间。
引《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晋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復疏于导养邪?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夫良知之於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於方圆长短也。”
巴金《秋》二九:“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是合着节拍的。”
⒉ 偏指长或长度。
引《齐民要术·薕》引汉杨孚《异物志》:“薕实虽名三薕,或有五六。长短四五寸。”
宋苏轼《私试策问》之四:“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均。”
《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将出那綾绸绢缎来,妇人将尺量了长短,裁得完备,便缝起来。”
⒊ 长处和短处。
引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人各有长短,子欲学我亦不能,吾欲效子亦败矣。”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臣窃以为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要在权利害之多寡,酌长短之所宜,委任责成,庶克有济。”
清唐甄《潜书·讲学》:“此长短明蔽,人各有其一二,皆可以相资。”
⒋ 偏指长处、正确之处。
引《汉书·张汤传》:“有郎功高不调,自言, 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絶不许。”
⒌ 偏指短处、错误之处。
引《史记·酷吏列传》:“﹝寧成﹞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於郡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
宋苏轼《上皇帝书》:“上有监司伺其过失,下有吏民持其长短,未及按问,而差替之命已下矣。”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方尔止》:“刘贡父平生未尝议人长短,有不韙,必面折之。”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而议论邻居的长短,都是婆婆妈妈的恶习。”
⒍ 犹关系、牵涉。
引萧红《牛车上》:“人们说是‘告示,告示’,可是告的什么?我也不懂那一套……‘告示’倒知道是官家的事情,与我们做小民的有什么长短!”
⒎ 高和下,优和劣。
引《北史·独孤罗传》:“诸弟见罗少长贫贱,每轻侮,不以兄礼事之。然性长者,亦不与诸弟校竞长短。后由是重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那么,你只好和我较个长短!”
⒏ 攻讦;责难。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郗虑﹞遂与融互相长短,以至不睦。公( 曹操 )以书和解之。”
《北史·虞庆则传》:“﹝虞庆则与杨素﹞遂互相长短。”
元徐阳辉《有情痴》:“好文章中不得时人目,开着口随他长短,捏着笔一任批驳。”
⒐ 情由;情况。
引《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徐盛从江内去, 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
《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老婆见他汉子来家,满心欢喜,一面接了行李,与他拂了尘土,问他长短。”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这一回,你一来,他准是看上你啦,老是跟我打听你的长短。”
⒑ 指死亡等意外变故。
引《儒林外史》第五回:“我死了值得甚么!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
《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箇孩子,要有箇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巴金《秋》四一:“万一我有什么长短,婆,妈,请你们好好地看待孙少奶。”
⒒ 犹反正、终究。
引隋崔仲方《夜作巫山》诗:“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宋陆游《后春愁曲》:“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
金萧贡《读火山莹禅师卷》诗:“长短都归一梦中,身前身后两无穷。”
⒓ 指长短术。
引《史记·酷吏列传》:“边通,学长短,刚暴彊人也,官再至济南相。”
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长短术兴於六国时。行长入短,其语隐谬,用相激怒。”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暨战国争雄,辩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⒔ 指长短句。参见“长短句”。
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薛逢》:“逢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豪逸之态,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
明何景明《<王右丞诗集>序》:“顾集中长短混列,欲考体制以求作者之意,实烦简閲。乃略加编定,稍用己意去取之。”
长短的国语词典
长度。
长短的网络释义
长短
长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áng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如:气味长
(12) 深厚 。如:恩情长
名词
(1)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副词
(1) 长久;永远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zhǎng
形容词
(1) 老,年高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动词
(1) 生长;成长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名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ng5 ziang2 (chhîang chía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不长)
(2) 同本义 。指两端距离小。与“长”相对。指空间或指时间
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按,短,不长也。
以其长见与短见也。——《吕氏春秋·长见》。注:“近也。”
帝尧长,帝 舜短, 文王长, 周公短, 仲尼长, 子弓短。——《荀子·非相》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短趁(打短工);短盘驴子(短途来往的驴子);短盘(分段作短程行走);短票(借贷的凭证,借约);短绠(短绳。比喻才学浅薄);短梦(短暂的梦)
(4) 寿命短促
凶短折。——《书·洪范》。郑注:“未冠曰短。”
(5) 又如:短局促(短卒律,短古取。短促);短岁(短命,早死)
(6) 浅薄,简陋
问之人以穷其短。——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短才(智慧低下或才智笨拙的人);短笔(自谦文笔拙劣。同拙笔);短供(指粗简的菜肴)
动词
(1) 引申为不足,缺乏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不短钱花;短头(缺德;有罪;至少);短乏(犹贫乏);短欠(少;欠缺);短吃少穿(谓衣食困乏)
(3) 指摘缺点,揭发过失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 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短恶(揭短,说坏话);短毁(谗言中伤);短状(检查书,供状)
(5) 缩短 。如:短丧(缩短服丧期限);短价(减低或压低价格)
(6) 指短路。拦路抢夺
看他穿的袄子布衫靴子帽,则怕有短路的。——明· 徐伯株《贫富兴衰记》
名词
(1) 缺点;过失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短儿(过失;隐私;缺点);短道儿(坏主意);短话(关于别人缺点,错失的话);揭短;取长补短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on3 [客英字典] don3 [沙头角腔] don3 [宝安腔] don3 [台湾四县腔] don3 [梅县腔] don3 [海陆丰腔] don3 [东莞腔] don3 [客语拼音字汇] don3
◎ 潮州话:d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短 | 都管 | 端 | 桓 | 上聲 | 旱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tuɑn | tuanx/tu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