镣杻

liào niǔ [ liao niu]
繁体 鐐杻
注音 ㄌ一ㄠˋ ㄋ一ㄡˇ

词语释义

泛指枷锁镣铐之类的刑具。

词语解释

  1. 见“ 镣钮 ”。

引证解释

⒈ 见“镣钮”。

汉字详情

liào [liao]
部首: 506
笔画: 17
五笔: QDUI
五行:
仓颉: OPKCF
四角: 8479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尞( liáo)声。本义:成色好的银子)

(2) 同本义

镣,白金也。——《说文》

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尔雅》

大夫镣琫而镣珌。——《诗·瞻彼洛矣》传

(3) 又如:镣金(精美的银子);镣铣(成色好的有光泽的金属)

(4) 有孔炉 。如:镣子(宋代司茶者);镣炉(镣灶。一种用金属制的有孔炉子)

(5) 套在脚腕上使不能快跑的刑具

镣,铁连环之絷足,秆者带以输作,重三斤。——《明史·刑法志》

(6) 又如:镣镰(系带脚镣的铁链);镣钮(镣铐)

英文翻译

fetters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宋本广韵

niǔ,chǒu [niu,chou]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NFG
五行:
仓颉: DNG
四角: 47912

详细解释

chǒu

名词

(1) 古代刑具,手铐之类 。如:杻械(杻镣。脚镣手铐);杻锁(手铐与项锁)

(2) 另见 niǔ

其它字义


niǔ

名词

(1) (形声。从木,丑声。本义:木名。檍树) 同本义

山有栲,隰有杻。——《诗·唐风·山有枢》。朱熹集传:“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

杻,檍。——《尔雅》。注:“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

其上多杻。——《西山径·英山》

(2) 另见 chǒu

名词

(1) (形声。从木,丑声。本义:木名。檍树) 同本义

山有栲,隰有杻。——《诗·唐风·山有枢》。朱熹集传:“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

杻,檍。——《尔雅》。注:“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

其上多杻。——《西山径·英山》

(2) 另见 chǒu

英文翻译

ligustrum sinenese,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cau2 na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3 chiu3 [海陆丰腔] chiu3 ngiu3 [梅县腔] chu3 chiu3 [台湾四县腔] cu3 ng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女久上聲開口三等ɳĭəunriux/niov

镣杻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