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鏤渠 ”。马鞍名。
汉 赵岐 《三辅决录·从贷》:“ 平陵公 孙奋 富闻京师。 梁冀 知 奋 俭恡,以鏤衢鞍遗 奋 ,从贷五千万。” 南朝 陈 徐陵 《骢马驱》诗:“白马号龙驹,雕鞍名鏤衢。”一本作“ 鏤渠 ”。 明 唐寅 《出塞》诗之一:“寳刀装鞸琫,名驹被鏤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鏤渠”。马鞍名。 汉赵岐《三辅决录·从贷》:“平陵公孙奋富闻京师。
引梁冀知奋俭恡,以鏤衢鞍遗奋,从贷五千万。”
南朝陈徐陵《骢马驱》诗:“白马号龙驹,雕鞍名鏤衢。”
一本作“鏤渠”。 明唐寅《出塞》诗之一:“寳刀装鞸琫,名驹被鏤渠。”
镂衢的网络释义
镂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
(2) 金刚钻
厥贡璆、铁、银、镂、砮磬。——《书·禹贡》。孔传:“镂,刚铁。”
(3) 釜,烹饪用的锅
镂,釜也。——《说文》
(4) 通“漏”。孔穴
生禹于 石纽,虎鼻大耳,两耳参镂。——《宋书》
(5) 姓
动词
(1) 雕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器不彤镂。——《左传·哀公元年》
流苏金镂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镂冰(于冰上雕刻。比喻徒劳而无功);镂板(本指雕刻以印书的木板,引申为雕板印刷);镂花(雕刻花纹);镂金(雕刻金箔用为装饰);镂象(雕刻象牙为饰的车子)
(3) 凿通
镂灵山,梁 孙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4) 铭记 。如:镂心(铭记在心)
(5) 雕金为饰 。如:镂膺(马胸前的雕花金属饰品带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2) 同本义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3) 又如:大衢;长衢;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衢逵(道路);衢处(处于四通八达之地);衢国(地处要冲的国家)
(4) 树枝交错、分岔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5) 引申指途径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荀子》
(6) 泛指道路 。如:衢术;衢逵;衢路
(7) 分岔的道路
(8) 街道 。如:衢市(街市);衢宇(街道屋宇);衢陌;衢巷(街巷);衢弄(衢巷,街巷);衢灯(街灯);衢闾(街道里巷)
(9) 市 。如:衢关(关市);衢塞(市廛关塞);衢民(市民)
(10) 地名 。在浙江省西部。唐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民国改衢县。今为衢州
形容词
(1) 歧,岔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劝学》
千乘衢处壤削太半。——《管子·国蓄》
(2) 又如:衢涂;衢道(歧路,岔路);衢路(歧路;岔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hi1 [客英字典] ki1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衢 | 其俱 | 羣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gyo/giu | gʰ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