锢习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长期养成、不易改掉的陋习。錮,通“ 痼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留此錮习,适以自戕。”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然 建安 、盛 唐 之説,錮习沁入於中心,而时发於口吻,弊流而不可挽。”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遂设水师学堂於 天津 ,沿 闽 堂錮习。”
引证解释
⒈ 长期养成、不易改掉的陋习。錮,通“痼”。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留此錮习,适以自戕。”
清叶燮《原诗·内篇上》:“然建安 、盛唐之説,錮习沁入於中心,而时发於口吻,弊流而不可挽。”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遂设水师学堂於天津,沿闽堂錮习。”
锢习的网络释义
锢习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固声。本义:用熔化的金属堵塞空隙)
(2) 同本义
锢,铸塞也。——《说文》。徐锴曰:“铸铜铁以塞隙也。”
釭锏键钻冶锢鐈。——《急就篇》
冶铜锢其内。——《汉书·贾山传》
(3) 又如:锢露(亦作锢路。用熔化的金属堵塞金属物品的漏洞);锢南山(用铜铁熔液堵塞的南山。比喻胸中郁结不消的块垒)
(4) 禁闭;禁锢
(巫臣)遂奔 晋,…… 子反请以重币锢之。——《左传·成公二年》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为了忘却的记念》
锢诏狱,昼夜搒讯。——《明史·海瑞传》
(5) 又如:锢党(遭禁锢的朋党成员);锢钥(禁锢锁闭)
(6) 束缚;闭塞 。如:锢身(以枷锁加于人身);锢送(加以枷锁押送)
(7) 垄断,包揽 。如:锢房(专房。指集宠爱于一身)
(8) 禁止参加政治活动或出任官职 。如:锢籍(贬为庶人,居留原籍)
(9) 封闭;关闭 。如:锢闭(关闭;禁闭)
形容词
(1) 疾病经久不治的。通“痼”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汉书·贾谊传》。师古曰:“锢疾,坚久之疾。”
(2) 又如:锢病(经久难治的疾病)
(3) 通“固”。坚固 。如:锢定(牢固确定)
(4) 通“固”。顽固 。如:锢陋(难于更改的陋规);锢见(成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3) 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4)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5) 通晓,熟悉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6)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7) 学习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9)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10)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11) 训练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12)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13) 习染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名词
(1) 习性;习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3) 亲信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4)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副词
(1)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