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2) 同本义
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说文》
金银要饰谓之错镂。——《通俗文》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淮南子·说山》
(3) 又如:错臂(用丹青画饰手臂)
(4) 互相磨擦
错,磨也。——《广雅》
错者所以治锯。——《列女传·仁智》
八卦相错。——《易·说卦》。虞注:“摩也。”
(5) 又如:错牙
(6) 杂
错,杂也。——《小尔雅》
错综其数。——《易·系辞传》
交错以辩。——《仪礼·特牲礼》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国殇》
(7) 又如:错石(彩石,错杂叠积各种石头而成文彩);错列(错杂排列);错戾(错杂,交杂);错行(交替运行);错落(交错纷杂)
(8) 废弃
殷既错天命。——《书·微子序》
(9) 分开;岔开 。如:错口儿(开口);错缝儿(微小的过失)
(10) 转动 。如:错眼珠;错身
名词
(1) 琢玉用的粗磨石
锡贡磬错。——《书·禹贡》。孔传:“治玉石曰错。”
(2) 适于磨光或磨快刀具的石头;磨石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小雅·鹤鸣》
(3) 锉刀。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 。如:错刀(还作古钱币名。王莽时所铸)
(4) 错误 。如:错事(错误的事);错缪(谬误,差误。也作错谬);错见(失算);错上了坟(看错了人)
形容词
(1) 杂乱;交错
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错文(交错为文);错落(不一致);错合(交互配合)
(3) 坏的;差的 。如:这件事办得还不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bei
(1) ——见“胳臂”(
)(2) 另见
bì
名词
(1)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2) 胳臂
臂,手上也。——《说文》
肱谓之臂。——《广雅·释亲》
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
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
(4) 动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
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
(6) 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
(7) 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动词
(1) 放在胳膊上 。如:臂鹰(使鹰停在手臂上。即架鹰。引申为打猎)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3 [陆丰腔] bi3 pi6 [海陆丰腔] bi3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3 [客英字典] bi3 [梅县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4 [宝安腔] bi3
◎ 潮州话:b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臂 | 卑義 | 幫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pjeh/pieh | p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后作“佐”)
(2) 同本义
左,手相左助也。——《说文》。俗字作“佐”。
以左右民。——《易·象上传》
予欲左右有民。——《虞书》
实左右商王。——《诗·商颂·长发》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
左右就养无方。——《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
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泰》
朕且继礼左助听政。——《后汉书·殇帝纪》
(3) 贬谪,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 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增韵》
(4) 又如:左除(降级授职);左降(贬官);左退(降官;贬职);左宦(降官;贬职);左授(降官;贬职);左转(降官;贬职);左黜(降官;贬职);左迁(降官;贬职);左官(降官;贬职)
(5) 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今居分之土而官之,是左之也。——《国语》
名词
(1) 左手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王风·君子阳阳》
(2) 又如:左书(左手写字);左癖(左撇子)
(3) 方位名。与“右”相对
虚左。——《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左侍下(左边);左势下(左边);左符(符契的左半);左驸(车箱左侧的立木);左骖(左马。三马驾车中左边的马)
(5) 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左天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山左(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江左;左畔(东方);左序(东厢房);左海(海居于东;东海)
(7) 后多泛指旁边
臣以臣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欧阳修文
(8) 又如:左邻(左近。邻近,附近)
(9) 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特指右后
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史记》
(10) 证据;证人
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汉书》
帝愈,召洎问状, 洎引 马周为左。——《新唐书·刘洎传》
(11) 又如:左验(左证。证人;证据)
(12) 御者,赶车的人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郑风·清人》
(13) 姓
形容词
(1) 指进步、革命的派别或思潮 。如:左联;思想极左;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2) 与众不同,异于常规 。如:左脾气;左性(性情固执,遇事不肯变通)
(3) 错误,荒谬 。如:你想左了;左建外易(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政权,变革法度);左计(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左错(差错)
(4) 部分或全部不同 。如:意见相左
(5) 偏僻,离中心城市很远
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曹丕《与吴质书》
(6) 不正,偏邪
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增韵》
(7) 又如: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左道术(邪法)
副词
(1) 向左
欲左,左。——《史记·殷纪》
(2) 又如:左回(向左方旋转);左射(向左方射);左衽(衣襟向左);左转(向左方旋转);左顾(向左方观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o3 [海陆丰腔] zo3 [梅县腔] zo3 [宝安腔] zo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东莞腔] zo3 [台湾四县腔] zo3 [沙头角腔] zo3 [陆丰腔] zo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左 | 臧可 | 精 | 歌 | 上聲 | 哿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cax/zaa | tsɑ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壬声(
)。本义:衣襟)(2) 同本义
衽二尺有五寸。——《仪礼·丧服记》
再拜稽首以衽受。——《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楚必敛衽而朝。——《汉书·张良传》
(3) 又如:衽左(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衽服(左衽之服。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衽发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4) 指床草席
御衽于奥。——《仪礼·士昏礼》。注:“卧席也。”
衽席床第。——《周礼·王府》
(5) 又如:衽席(床褥与莞簟);衽席之上(比喻安全舒适的地方)
(6) 袖子
衽,袖也。——《广雅》
文伯引衽攘捲而亲馈之。——《列女传》
(7) 下裳
终岁御,衣衽不敝。——《周礼》。郑玄注:“衽谓裳也。”
(8) 古时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汉代名为小腰,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君盖用漆,三衽三束。——《仪礼·丧大记》
动词
(1) 睡卧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如:衽金革(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敌)
(3) 整理衣襟
正冠则缨绝,衽襟则时见。——《新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m5 [客英字典] ngim5 [海陆丰腔] ngim6 [梅县腔] jim5 ngi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妊 | 汝鴆 | 日 | 侵A | 去聲 | 沁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nʑĭĕm | njimh/ri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