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立族谈

cuò lì zú tán [ cuo li zu tan]
繁体 錯立族談
注音 ㄘㄨㄛˋ ㄌ一ˋ ㄗㄨˊ ㄊㄢˊ

词语释义

1.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位"。

词语解释

  1. 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 位 ”。

    《周礼·秋官·朝士》:“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郑玄 注:“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也。” 贾公彦 疏:“云‘违其位’,解‘错立’。” 宋 司马光 《请不受尊号札子》:“入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错立族谈,腹非窃笑。”

引证解释

⒈ 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位”。

《周礼·秋官·朝士》:“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郑玄注:“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也。”
贾公彦疏:“云‘违其位’,解‘错立’。”
宋司马光《请不受尊号札子》:“入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错立族谈,腹非窃笑。”

错立族谈的网络释义

错立族谈

  • 错立族谈(错立族谈)
  • cuò lì zú tán
  • ㄘㄨㄛˋ ㄌㄧˋ ㄗㄨˊ ㄊㄢˊ
  • 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 位 ”。
  • 《周礼·秋官·朝士》:“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郑玄 注:“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也。” 贾公彦 疏:“云‘违其位’,解‘错立’。” 宋 司马光 《请不受尊号札子》:“入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错立族谈,腹非窃笑。”
  • 汉字详情

    cuò [cuo]
    部首: 506
    笔画: 13
    五笔: QAJ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TA
    四角: 84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2) 同本义

    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说文》

    金银要饰谓之错镂。——《通俗文》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淮南子·说山》

    (3) 又如:错臂(用丹青画饰手臂)

    (4) 互相磨擦

    错,磨也。——《广雅》

    错者所以治锯。——《列女传·仁智》

    八卦相错。——《易·说卦》。虞注:“摩也。”

    (5) 又如:错牙

    (6) 杂

    错,杂也。——《小尔雅》

    错综其数。——《易·系辞传》

    交错以辩。——《仪礼·特牲礼》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国殇》

    (7) 又如:错石(彩石,错杂叠积各种石头而成文彩);错列(错杂排列);错戾(错杂,交杂);错行(交替运行);错落(交错纷杂)

    (8) 废弃

    殷既错天命。——《书·微子序》

    (9) 分开;岔开 。如:错口儿(开口);错缝儿(微小的过失)

    (10) 转动 。如:错眼珠;错身

    名词

    (1) 琢玉用的粗磨石

    锡贡磬错。——《书·禹贡》。孔传:“治玉石曰错。”

    (2) 适于磨光或磨快刀具的石头;磨石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小雅·鹤鸣》

    (3) 锉刀。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 。如:错刀(还作古钱币名。王莽时所铸)

    (4) 错误 。如:错事(错误的事);错缪(谬误,差误。也作错谬);错见(失算);错上了坟(看错了人)

    形容词

    (1) 杂乱;交错

    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错文(交错为文);错落(不一致);错合(交互配合)

    (3) 坏的;差的 。如:这件事办得还不错

    英文翻译

    error, blunder, mistake; wrong

    方言集汇

    ◎ 粤语:co3

    宋本广韵

    [li]
    部首: 507
    笔画: 5
    五笔: UUU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
    四角: 00108

    详细解释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副词

    (1) 立时;立刻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英文翻译

    stand; let stand; establish, se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p6 la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p8 [客英字典] lip8 [沙头角腔] lip8 [宝安腔] lip8 [海陆丰腔] lip8 [梅县腔] lip8 [陆丰腔] lip8 [东莞腔] lip8 [客语拼音字汇] lib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lĭĕplip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
    tán [tan]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OO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FF
    四角: 39789

    详细解释

    名词

    所说的话,言论 。如:奇谈(令人奇怪的言论);言谈(谈话的内容和态度);谈交(言谈之交);谈功(言谈的功夫)

    英文翻译

    talk; conversation;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