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

fēng máng [feng mang]
繁体 鋒芒
注音 ㄈㄥ ㄇㄤ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锋芒 fēngmáng

(1) 刀剑的尖端或刃部

锋芒所向
cutting edge;spearhead

(2) 比喻才干、锐气

锋芒毕露
锋芒逼人
talent displaye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锋鋩”。亦作“鏠芒”。

⒉ 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

《太平御览》卷七六七引汉蔡邕《观学》:“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礪,就其锋鋩。”
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鋩扰方寸。”
宋苏轼《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将军恩重此身轻,笑履锋鋩如一插。”
闻一多《红烛·剑匣》:“不过果然我要自杀,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

⒊ 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七:“以狐狸毛为心,兔毛为副,心柱遒劲,锋鋩调利,故难乏而易使。”
宋杨万里《食莲子》诗:“戢戢蜂儿出露房,未生翅股及锋芒。”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持雅堂诗集》:“《题友人瘦马图》一篇最佳……铁网珊瑚迸光怪,龙鳞蘁立森锋鋩。”

⒋ 指书画的笔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不欲多露锋芒则不持重,不欲浮藏圭角则体不精神。”
宋曹士冕《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宣政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又谓改良汉字惟取点、画、直竖、右戾四者,以为交叉,钩乚,左戾诸形一切废弃,其存者復为钝势,不见鏠芒,此又无所取义,率情高下,与儿童语无异。”

⒌ 比喻锐利的气势。

《汉书·王莽传上》:“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崇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
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伏愿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鋩。”
清昭槤《啸亭续录·舒文襄公末节》:“及居首揆,锋芒日歛,殊蹈模稜之习。”
胡厥文《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百战锋芒在,何仍折栋梁。”

⒍ 指气势锐利。

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四:“这个先生在学校里是背榜的脚色,但在‘三民主义’下却成为一个很锋芒的健将了。”
丁玲《韦护》第二章:“无论她怎样锋芒,也及不到她朋友的这方面的天才。”

⒎ 比喻细微。

汉王充《论衡·超奇》:“锋芒毛髮之事,莫不纪载,与太史公表,纪相似类也。”

⒏ 比喻言词的尖利。

瞿秋白《文艺论辑·<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
丁玲《阿毛姑娘》二:“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话乱投过去, 小二自然正如她所愿的感出那话的锋芒了。”

锋芒的国语词典

刀剑的尖利部分。比喻人的锐气与才华。

如:「锋芒太露」。

锋芒的网络释义

锋芒 (汉语词汇)

  • 锋芒,汉语词汇。
  • 拼音:fēng máng
  • 本意:锋利的刺。
  • 释义:1、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2、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3、指书画的笔锋。4、.比喻锐利的气势。5、指气势锐利。6、比喻细微。7、.比喻言词的尖利。
  • 另:校园杂志名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编辑
  • 锋芒造句

    他年纪虽小但才气已是锋芒毕露。
    锋芒毕露之人总是招人嫉妒。
    在全校篮球比赛决赛时,小王锋芒毕露,帮助自己的球队顺利拿下了冠军。
    他第一次参加短跑比赛就锋芒毕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面对蒙古入侵,神雕大侠一只独臂依旧锋芒毕露,为中原撑起一片宁静的天空!
    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他在篮球场上已经显得锋芒毕露。
    他在文学史上的初露锋芒是奇特而意味深长的。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努力,他在学习上终于锋芒毕露了。
    先生不管怎么成功,他总是不露锋芒,十分谦虚。
    她总是因锋芒毕露而受人批评。
    不露锋芒的相反词是锥处囊中。
    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小冯刚到公司便崭露锋芒,总经理对他另眼相看。
    生命像一颗珍珠,在被人们发现之前谁也不会在意他的存在,在牡蛎中隐藏自己的锋芒,并最终散发自己璀璨的光芒。
    在辩论会上他旁征博引,语锋犀利,已是锋芒毕露,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平时不善于交际的他竟然在这场面试中锋芒毕露,获得了心仪的岗位。
    鲁迅的杂文一向锋芒逼人。
    经过他年的锁闭训练,奥运会上的他锋芒毕露,一下拿下好几个金牌!
    他第一次参加知识竞赛就锋芒毕露,竟然轻易地夺得了桂冠。
    财广勤捐助,位高藏锋芒!

    汉字详情

    fēng [feng]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TDH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PHEJ
    四角: 877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夆 fēng声。本义: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

    (2) 同本义

    底厉锋锷。——《汉书·萧望之传》

    (3) 又如:锋端(指刀剑等兵器的刃口);锋镝(刀刃和箭头。泛指武器);锋锷(锋刃。泛指刀剑)

    (4) 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器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史记·淮阴侯列传》

    (5) 又如:锋钲(利剑和铜钲);锋栝(刀与箭。引申为战争);锋矢(刀和箭)

    (6) 泛指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梦溪笔谈》

    (7) 又如:针锋;笔锋;锋毫(毛笔的尖端)

    (8) 队伍的前列

    布常为军锋。——《史记·黥布列传》

    (9) 又如:锋行(军队的先锋)

    (10) 锐利的情势 。如:锋出(锋刃齐出,锐不可拒。用以比喻事物竟相兴起,层出不穷。同蜂出);锋不可当(指气势凌人、难以抵挡);锋侠(形容盛气凌人,任侠自雄的样子);锋气(锐气)

    (11) ∶地表上分隔冷、暖气团的交线 。如:锋线;锋面

    (12) 古农具名 。如:锋銛(犁锄之类农具)

    (13) 通“蜂”。昆虫名。比喻众多

    今三年之间,灾异锋起,大小毕具。——《汉书·谷永传》

    形容词

    锐利,尖锐 。如:锋戈(锐利的戈);锋骨(突出的骨头)

    动词

    用锋翻地

    凡秋收之后…速锋之,地垣润泽而不坚硬。——《齐民要术》

    英文翻译

    point of spear, sharp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máng [mang]
    部首: 301
    笔画: 6
    五笔: AYN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YV
    四角: 447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2) 同本义

    芒,草耑也。——《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

    种之芒种。——《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

    芒之为言萌也。——《白虎通·五行》

    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潘岳《射雉赋》

    (3) 又如:芒茅(茅草的一种);芒履(芒屣,芒屦,芒鞋);芒鞋(用芒茎外皮编成的鞋。亦泛指草鞋);芒刺(草木茎叶和果谷上的小刺。比喻使人极度不安的感觉);芒角(植物的尖叶)

    (4) 一种多年生大草本植物 ,秋天开花,黄褐色。如:芒草(又名莽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有毒)

    (5) 光芒

    扬芒熛而绛天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6) 又如:芒炎(星星的光芒);芒彩(光彩;光芒)

    (7) 通“铓”。毫末;锋刃

    芒刀不顿。——《汉书·贾谊传》

    莫不衄锐挫芒。——左思《吴都赋》

    (8) 又如:芒锷(锋芒。比喻人的锐气);芒刃(刀剑锐利处。俗称刀尖、刀口)

    形容词

    (1) 广大;众多

    芒芒其稼。——束晳《补亡诗·华黍》

    (2) 又如:芒芒(通茫茫。广大辽远的样子;形容众多);芒洋(也作茫洋。浩翰无边际的样子);芒荒(大荒。辽阔的荒野)

    (3) 通“茫”。模糊不清

    目芒然无见。——《庄子·盗跖》

    (4) 又如:芒昧(混沌不明的样子);芒芠(混沌的样子);芒然(茫然);芒然自失(茫然自失)

    英文翻译

    Miscanthus sinensis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4
    ◎ 客家话:[东莞腔] mong2 [台湾四县腔] mong2 miong2 ngiong2 [梅县腔] miong2 mong2 [海陆丰腔] mong2 miong2 ngiong2 [客英字典] mong2 m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ong2 mong1 mong2 [陆丰腔] miong3 [宝安腔] mong1 | m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myang/mvangm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