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镂

míng lòu [ ming lou]
繁体 銘鏤
注音 ㄇ一ㄥˊ ㄌㄡˋ

词语释义

1.在器物上镌刻文字或图案。 2.比喻感受极深﹐永志不忘。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在器物上镌刻文字或图案。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二公勋绩为首,宠锡茅土,铭鏤鐘鼎。”

引证解释

⒈ 在器物上镌刻文字或图案。

唐康骈《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二公勋绩为首,宠锡茅土,铭鏤鐘鼎。”

⒉ 比喻感受极深,永志不忘。

唐元稹《授李绛检校右朴射兼兵部尚书制》:“予小子铭鏤丕训,夙夜求思。”
《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唐牛肃《纪闻·吴保安》:“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鏤之日。”
宋宋祁《丁承旨书》:“夫何衰朽,坐获嘉惠,藏祕巾衍,铭鏤心志。”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Q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NIR
四角: 877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2) 同本义

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

铭,明旌也。——《礼记·檀弓》

铭书于王之大常。——《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

名,题勒也。——《字林》

其铭有之。——《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

铭功会稽岭。——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

(3) 又如:铭功(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铭戒(在金石等物品上,刻下言辞,以为劝诫);铭勒(镌刻金石,以记述功德)

(4) 牢记不忘

铭心立报,永矣无贰。——《三国志·周鲂传》

(5) 又如:铭佩;铭意(刻记于胸中的心志);铭戢(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铭篆(比喻感激很深,没齿难忘);铭戴(感戴人的恩惠,铭刻于心,永远不忘)

名词

(1) 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古多刻于钟鼎,秦汉以后有的刻在石碑上)

钟鼎之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墓志铭; 商汤《盘铭》; 正考父《鼎铭》

(3) 刻写或题写的格言 。如:座右铭;砚铭

(4) 铭旌,即明旌 。旧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如:铭旌七尺(高官或其父母的铭旌)

英文翻译

inscribe, engrave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

lòu [lou]
部首: 506
笔画: 14
五笔: QOVG
五行:
仓颉: OPFDV
四角: 897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

(2) 金刚钻

厥贡璆、铁、银、镂、砮磬。——《书·禹贡》。孔传:“镂,刚铁。”

(3) 釜,烹饪用的锅

镂,釜也。——《说文》

(4) 通“漏”。孔穴

生禹于 石纽,虎鼻大耳,两耳参镂。——《宋书》

(5) 姓

动词

(1) 雕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器不彤镂。——《左传·哀公元年》

流苏金镂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镂冰(于冰上雕刻。比喻徒劳而无功);镂板(本指雕刻以印书的木板,引申为雕板印刷);镂花(雕刻花纹);镂金(雕刻金箔用为装饰);镂象(雕刻象牙为饰的车子)

(3) 凿通

镂灵山,梁 孙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4) 铭记 。如:镂心(铭记在心)

(5) 雕金为饰 。如:镂膺(马胸前的雕花金属饰品带子)

英文翻译

carve, inlay, engrave, tattoo

方言集汇

◎ 粤语:lau6

宋本广韵

铭镂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