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王偁《东都事略·富弼传》:“敢不置之枕席,铭诸肺腑,终老是戒。”
成语用法
铭诸肺腑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铭诸肺腑的网络释义
铭诸肺腑
铭诸肺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2) 同本义
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
铭,明旌也。——《礼记·檀弓》
铭书于王之大常。——《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
名,题勒也。——《字林》
其铭有之。——《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
铭功会稽岭。——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
(3) 又如:铭功(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铭戒(在金石等物品上,刻下言辞,以为劝诫);铭勒(镌刻金石,以记述功德)
(4) 牢记不忘
铭心立报,永矣无贰。——《三国志·周鲂传》
(5) 又如:铭佩;铭意(刻记于胸中的心志);铭戢(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铭篆(比喻感激很深,没齿难忘);铭戴(感戴人的恩惠,铭刻于心,永远不忘)
名词
(1) 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古多刻于钟鼎,秦汉以后有的刻在石碑上)
钟鼎之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墓志铭; 商汤《盘铭》; 正考父《鼎铭》
(3) 刻写或题写的格言 。如:座右铭;砚铭
(4) 铭旌,即明旌 。旧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如:铭旌七尺(高官或其父母的铭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2) 又如:诸问(问辩)
形容词
(1)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2)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代词
(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
(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3) 作定语,相当于“其”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助词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名词
(1) 干果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
(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城诸及 防。——《春秋》
(3) 姓。如:诸葛(复姓)
(1) “之于”的合音
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
谋诸篆工。
(3) 又
匣而埋诸土。
(4) 又
献诸朝。
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之乎”的合音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子闻诸?——《左传》
介词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肺,金臧也。——《说文》
肺有金之精,制割立断。——《春秋·元命苞》
肺为气。——《淮南子·精神》
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肺肠(肺和肠。指生理上的欲念。即七情六欲);肺肝(肺与肝。比喻内心);肺吵丢丢掀(方言。心花怒放);肺火(中医称肺部的邪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ui5 [海陆丰腔] fui5 hi5 pi5 [客英字典] pui5 [台湾四县腔] fi5 hi5 pi5 [梅县腔] fi5 pui5 [沙头角腔] pui5 [陆丰腔] pui5 [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pui4 [宝安腔] pui5 fu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肺 | 方廢 | 滂 | 廢合 | 去聲 | 隊 | 合口三等 | 廢 | 蟹 | phyvd/phvay | pʰĭwɐ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腑脏)
(2) 中医以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的总称 。亦泛指内脏器官
六府。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为五藏宫府也。俗字作腑。——《白虎通·性情》
(3) 又如:腑脏(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4) 喻内心,心怀 。如:肺腑(泛指内脏。亦比喻内心)
形容词
腐烂的 。如:腑水(腐水,臭水);腑冷(腐烂散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海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3 [东莞腔] fu3 [宝安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甫 | 方矩 | 幫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pĭu | pyox/pi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