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旌

míng jīng [ ming jing]
繁体 銘旌
注音 ㄇ一ㄥˊ ㄐ一ㄥ

词语释义

丧礼中在灵柩前的长旛。

词语解释

  1.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

    《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引证解释

⒈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

《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李白《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蒋士铨《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铭旌的国语词典

丧礼中在灵柩前的长旛。由有名望的人署名题写死者的姓名、官衔、封赠、谥号。《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向道台道:『谁人题的铭旌?』」也作「明旌」、「旌铭」。

铭旌的网络释义

铭旌

  • 铭旌同“明旌”,也叫“旌铭”简称“铭”。
  •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Q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NIR
    四角: 877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2) 同本义

    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

    铭,明旌也。——《礼记·檀弓》

    铭书于王之大常。——《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

    名,题勒也。——《字林》

    其铭有之。——《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

    铭功会稽岭。——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

    (3) 又如:铭功(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铭戒(在金石等物品上,刻下言辞,以为劝诫);铭勒(镌刻金石,以记述功德)

    (4) 牢记不忘

    铭心立报,永矣无贰。——《三国志·周鲂传》

    (5) 又如:铭佩;铭意(刻记于胸中的心志);铭戢(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铭篆(比喻感激很深,没齿难忘);铭戴(感戴人的恩惠,铭刻于心,永远不忘)

    名词

    (1) 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古多刻于钟鼎,秦汉以后有的刻在石碑上)

    钟鼎之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墓志铭; 商汤《盘铭》; 正考父《鼎铭》

    (3) 刻写或题写的格言 。如:座右铭;砚铭

    (4) 铭旌,即明旌 。旧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如:铭旌七尺(高官或其父母的铭旌)

    英文翻译

    inscribe, engrave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

    jīng [jing]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HM
    四角: 08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动词

    (1) 表彰

    旌其所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如:旌信(表明诚意)

    英文翻译

    banner or flag adorned with feathers; to sign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1 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陆丰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宝安腔]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ieng/ziengtsĭɛ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