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索

líng suǒ [ ling suo]
繁体 鈴索
注音 ㄌ一ㄥˊ ㄙㄨㄛˇ

词语释义

1.系铃的绳索。唐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2.引申指警报﹑边警。

词语解释

  1. 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 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引证解释

⒈ 系铃的绳索。 唐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范成大《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文徵明《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⒉ 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胡助《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铃索的网络释义

铃索

  • 铃索 [líng suǒ]
  • 注音:ㄌㄧㄥˊ ㄙㄨㄛˇ
  • 生词本
  • 基本释义
  • 1.系铃的绳索。 2.引申指警报、边警。
  • 汉字详情

    líng [ling]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WYC
    五行:
    吉凶:
    仓颉: OPOII
    四角: 88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令声。本义:金属制成的响器。又为打击乐器。形似钟而小)

    (2) 同本义

    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周礼·春官·巾车》

    (3) 又如:铃杵(一种有柄的铃);铃语(风铃的声音);铃铎(挂在楼阁寺院檐角的铃);铃铛寿星(小儿帽子及手镯上的点缀饰品。寿星钉于帽上,铃铛挂于镯上,因此用于譬喻一切零星的点缀物品)

    (4) 铃的鸣响或声音,可作为信号 。如: 上、下课铃

    (5) 铃状物 。 如:铃柝(打更用的梆子);棉铃; 杠铃

    英文翻译

    bell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1 ling4

    宋本广韵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FPXI

    英文翻译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铃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