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柝

líng tuò [ ling tuo]
繁体 鈴柝
注音 ㄌ一ㄥˊ ㄊㄨㄛˋ

词语释义

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借指巡逻﹑警卫。 摇铃击柝。 犹号令﹑纪律。

词语解释

  1. 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季氏之富》:“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復道週巡,健儿执铃柝者共六十人。”

  2. 借指巡逻、警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虑有盗,夜遣家奴数人,更番司铃柝。”

  3. 摇铃击柝。

    《明史·郭正域传》:“方狱急时,逻卒围 鲤舍 及 正域 舟,铃柝达旦。”

  4. 犹号令、纪律。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三军用命,铃柝严明。”

引证解释

⒈ 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清钮琇《觚賸续编·季氏之富》:“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復道週巡,健儿执铃柝者共六十人。”

⒉ 借指巡逻、警卫。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虑有盗,夜遣家奴数人,更番司铃柝。”

⒊ 摇铃击柝。

《明史·郭正域传》:“方狱急时,逻卒围鲤舍及正域舟,铃柝达旦。”

⒋ 犹号令、纪律。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三军用命,铃柝严明。”

铃柝的网络释义

铃柝

  • 铃柝
  • 【注音】:líng tuò
  • 【释义】:1.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2.借指巡逻﹑警卫。 3.摇铃击柝。 4.犹号令﹑纪律。
  • 汉字详情

    líng [ling]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WYC
    五行:
    吉凶:
    仓颉: OPOII
    四角: 88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令声。本义:金属制成的响器。又为打击乐器。形似钟而小)

    (2) 同本义

    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周礼·春官·巾车》

    (3) 又如:铃杵(一种有柄的铃);铃语(风铃的声音);铃铎(挂在楼阁寺院檐角的铃);铃铛寿星(小儿帽子及手镯上的点缀饰品。寿星钉于帽上,铃铛挂于镯上,因此用于譬喻一切零星的点缀物品)

    (4) 铃的鸣响或声音,可作为信号 。如: 上、下课铃

    (5) 铃状物 。 如:铃柝(打更用的梆子);棉铃; 杠铃

    英文翻译

    bell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1 ling4

    宋本广韵

    tuò [tuo]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RYY
    五行:
    仓颉: DHMY
    四角: 429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橐声。本义: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2) 同本义

    夕击柝而比之。——《周礼·天官·宫正》

    鲁击柝闻于 邾。——《左传·哀公七年》

    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荀子·荣辱》

    大夫击门,士击柝。——《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范宁注:“柝,两木相击。”

    朔气传金柝。——《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3) 又如:柝击(击柝巡夜);柝汲(巡夜和汲水。泛指劳作)

    (4) 象声词 。如:柝柝

    动词

    (1) 判,分开 。如:柝居(分家,分居)

    (2) 通“拓”。开拓

    廓四方,柝八极。——《淮南子·原道》

    武皇帝攘四夷广土柝境,面数千里。——《潜夫论·救边》

    (3) 又如:柝境(开拓境域)

    英文翻译

    watchman's r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to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k8 [客语拼音字汇] bog6 cag5 tog6 [海陆丰腔] tok8 [梅县腔] tok8 [客英字典] tok8
    ◎ 潮州话:kog4 tog4(khok tho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tʰɑkth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