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

tiě zhèng [ tie zheng]
繁体 鐵證
注音 ㄊ一ㄝˇ ㄓ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铁证 tiězhèng

(1) 非常确凿不容怀疑的证据

铁证如山
irrefutable evidence;ironclad proof

词语解释

  1. 确凿的证据。

    苏曼殊 《绛纱记》:“巡警至吾家,拔刃指几上《新学伪经考》,以为铁证。”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六)》:“现状就是铁证,比保古家的万言书有力得多。” 沙汀 《祖父的故事·某镇纪事》:“他们还相信一些荒诞的传闻,说是国外的妇女私生活非常随便。而 黄大太太 的常常哭闹,更是铁证。”

引证解释

⒈ 确凿的证据。

苏曼殊《绛纱记》:“巡警至吾家,拔刃指几上《新学伪经考》,以为铁证。”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六)》:“现状就是铁证,比保古家的万言书有力得多。”
沙汀《祖父的故事·某镇纪事》:“他们还相信一些荒诞的传闻,说是国外的妇女私生活非常随便。而黄大太太的常常哭闹,更是铁证。”

铁证的国语词典

确实的证据。

如:「这是铁证,不容你狡赖!」

铁证的网络释义

铁证

  • 铁证,指非常确凿不容怀疑的证据。
  • 铁证造句

    面对如山的铁证,他仍然振振有词地狡辩。
    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这个案件是铁证如山,谁也难以推翻。
    这一小撮犯罪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时至今日,在铁证面前,他才不得不暴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
    铁证如山,他还在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尸骨是侵华日军残杀中国人民的铁证。
    曾经的一切又在脑海记起,好恨自己次次失之交臂,今天的天地作了铁证,因为您的生日,老师,我爱您,生日快乐。
    在铁证面前,犯罪分子终于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在铁证面前,罪犯必然是困兽犹斗,还要抵赖,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安琪儿不是人的不朽性的象征,而是它的铁证。
    出版者站在侵略者的立场描绘“圣战”,宣传军国主义思想,如今却成为日军侵略中国罪行的铁证,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自供状”。
    所以才要用三脚架记录下证据,铁证如山!
    由于铁证如山,犯人只能放弃侥幸心理,供认罪行。
    谬论一是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铁证如山。
    假如审讯没有实施刑讯逼供,假如执法者没有掌握无可辩驳的"铁证",等无罪释放者们就不可能遭遇命运的劫难和家庭的不堪。
    从新京报的调查报道来看,关爱热线更形同虚设,甚至还成为内部告黑状的铁证。
    再多的谎言也摧毁不了真实的友情,再多的铁证也隐藏不住变质的人心!雷欧幻像。
    在铁证面前,温某供认了犯罪事实。
    县尊大人,此贼子罪大恶极却仍不知悔改,铁证面前尚且百般抵赖,卑职请求对其上刑,相信大刑之后,此贼子定会招供的。

    汉字详情

    tiě [tie]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R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HQO
    四角: 857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臷( zhì)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2) 同本义

    铁,黑金也。——《说文》

    铁锁长三丈。——《墨子·备穴》

    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铁冶(冶铁工场);铁山(产铁的矿山);铁石(铁与石;铁矿石);铁锡(铁和锡);铁砂(含铁的矿砂);铁炭(铁和炭);铁皮(铁的外层);铁精(纯铁)

    (4) 铁制的器物

    柄铁折叠环复——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铁花(金属器物的光泽);铁戒尺(佛教徒戴在头上的环形物);铁尺(铁戒尺;用来体罚的铁板子);铁锚(用来作为停船时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铁鼓(铁制的战鼓);铁绠(铁索,铁绳);铁牌(铁制的牌子);铁钵(铁制的钵。僧人化缘求食的用具);铁钩(铁制的钩子);铁箍(铁制的圆环,用以箍物。如木桶之类可用铁箍箍住,使不松开)

    (6) 指兵器 。

    (7) 如:铁蒺藜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以铁或硬木制成,为一长棒,顶端为附有铁刺的长圆形头);铁蒺藜(军用的铁制三角物,尖刺如蒺藜籽。常布设于地上或浅水中,阻碍人马、车辆行动);铁兵(铁制兵器);铁杖(铁制的棍棒);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 赤黑色的马

    乘玄路,驾铁骊。——《礼记·月令》

    (9) 古丘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

    (10) 姓。

    (11) 如:铁力(复姓);铁弗(复姓);铁伐(复姓)

    形容词

    (1) 黑色 。

    (2) 如:铁色(像铁的颜色。即铁灰色);铁骢(毛色青黑的马);铁骊(毛色青黑如铁的马);铁连钱(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铁藓(黑色苔藓)

    (3) 比喻坚固 。

    (4) 如:铁郭(形容外城坚固如铁);铁壁(比喻城壁或屋壁的坚固);铁纱帽(比喻稳固的官职);铁脚板(形容善于长途行走的脚);铁屋(比喻监狱)

    (5) 比喻坚强不屈;强硬 。

    (6) 如:铁石(比喻意志坚强刚毅);铁誓(坚定不二、至死不变的誓言);铁砚未穿(除非铁砚磨穿,所定志向决不动摇。比喻意志坚定,未达既定目的,决不改变);铁心肠(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

    (7) 驳不倒的 。

    (8) 如:铁的事实

    (9) ∶油煎(炸)的 。

    (10) 如:铁雀

    动词

    (1) 下决心 。

    (2) 如:残酷的现实使他铁了心

    (3) 板着面孔(表情严肃) 。

    (4) 如:他总是铁着脸

    英文翻译

    iron; strong, solid, firm

    方言集汇

    ◎ 粤语:tit3
    ◎ 潮州话:tih4

    宋本广韵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