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蚕豆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一种炒熟的蚕豆,皮不裂开,比较坚硬。如:他家小孩子爱吃铁蚕豆。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炒熟的蚕豆,皮不裂开,比较坚硬。
例如:他家小孩子爱吃铁蚕豆。
铁蚕豆的国语词典
一种带皮炒硬的蚕豆,壳不裂开。
铁蚕豆的网络释义
铁蚕豆
铁蚕豆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臷(
)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2) 同本义
铁,黑金也。——《说文》
铁锁长三丈。——《墨子·备穴》
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铁冶(冶铁工场);铁山(产铁的矿山);铁石(铁与石;铁矿石);铁锡(铁和锡);铁砂(含铁的矿砂);铁炭(铁和炭);铁皮(铁的外层);铁精(纯铁)
(4) 铁制的器物
柄铁折叠环复——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铁花(金属器物的光泽);铁戒尺(佛教徒戴在头上的环形物);铁尺(铁戒尺;用来体罚的铁板子);铁锚(用来作为停船时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铁鼓(铁制的战鼓);铁绠(铁索,铁绳);铁牌(铁制的牌子);铁钵(铁制的钵。僧人化缘求食的用具);铁钩(铁制的钩子);铁箍(铁制的圆环,用以箍物。如木桶之类可用铁箍箍住,使不松开)
(6) 指兵器 。
(7) 如:铁蒺藜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以铁或硬木制成,为一长棒,顶端为附有铁刺的长圆形头);铁蒺藜(军用的铁制三角物,尖刺如蒺藜籽。常布设于地上或浅水中,阻碍人马、车辆行动);铁兵(铁制兵器);铁杖(铁制的棍棒);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 赤黑色的马
乘玄路,驾铁骊。——《礼记·月令》
(9) 古丘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
(10) 姓。
(11) 如:铁力(复姓);铁弗(复姓);铁伐(复姓)
形容词
(1) 黑色 。
(2) 如:铁色(像铁的颜色。即铁灰色);铁骢(毛色青黑的马);铁骊(毛色青黑如铁的马);铁连钱(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铁藓(黑色苔藓)
(3) 比喻坚固 。
(4) 如:铁郭(形容外城坚固如铁);铁壁(比喻城壁或屋壁的坚固);铁纱帽(比喻稳固的官职);铁脚板(形容善于长途行走的脚);铁屋(比喻监狱)
(5) 比喻坚强不屈;强硬 。
(6) 如:铁石(比喻意志坚强刚毅);铁誓(坚定不二、至死不变的誓言);铁砚未穿(除非铁砚磨穿,所定志向决不动摇。比喻意志坚定,未达既定目的,决不改变);铁心肠(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
(7) 驳不倒的 。
(8) 如:铁的事实
(9) ∶油煎(炸)的 。
(10) 如:铁雀
动词
(1) 下决心 。
(2) 如:残酷的现实使他铁了心
(3) 板着面孔(表情严肃) 。
(4) 如:他总是铁着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i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一种能吐丝结茧的昆虫)
(2) 同本义 。有家蚕、柞蚕等。蚕丝为重要的纤维资源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 张俞《蚕妇》
(3) 又如:蚕舍(蚕屋。蚕房);蚕精(蚕神);蚕蜕(蚕眠期所脱的皮)
(4) 蚕事。养蚕的工作
罗敷善蚕桑。——《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蚕功(蚕事);蚕母(古时主管蚕事的女官)
动词
养蚕 。如:蚕具(养蚕所用的器具);蚕作(养蚕的劳作);蚕耕(养蚕与耕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oiⁿ5 [揭阳、潮阳]caiⁿ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腆 | 他典 | 透 | 先開 | 上聲 | 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tʰien | thenx/the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3)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5) 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9) 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eu5 [客英字典] teu5 [海陆丰腔] teu6 [宝安腔] tiu3 [沙头角腔] teu5 [东莞腔] teu3 [梅县腔] teu5 [陆丰腔] teu6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豆 | 田候 | 定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duh/dow | dʰ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