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蒺藜骨朵

tiě jí lí gū duǒ [ tie ji li gu duo]
繁体 鐵蒺藜骨朵
注音 ㄊ一ㄝˇ ㄐ一ˊ ㄌ一ˊ ㄍㄨ ㄉㄨㄛˇ

词语释义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铁蒺藜骨朵是锤的改良型,也就是在锤头上加上很多锐利尖刺,就变成蒺藜骨朵。也就是俗称狼牙棒的长柄版。

铁蒺藜骨朵的网络释义

铁蒺藜骨朵

  •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铁蒺藜骨朵是锤的改良型,也就是在锤头上加上很多锐利尖刺,就变成蒺藜骨朵。也就是俗称狼牙棒的长柄版。
  • 汉字详情

    tiě [tie]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R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HQO
    四角: 857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臷( zhì)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2) 同本义

    铁,黑金也。——《说文》

    铁锁长三丈。——《墨子·备穴》

    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铁冶(冶铁工场);铁山(产铁的矿山);铁石(铁与石;铁矿石);铁锡(铁和锡);铁砂(含铁的矿砂);铁炭(铁和炭);铁皮(铁的外层);铁精(纯铁)

    (4) 铁制的器物

    柄铁折叠环复——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铁花(金属器物的光泽);铁戒尺(佛教徒戴在头上的环形物);铁尺(铁戒尺;用来体罚的铁板子);铁锚(用来作为停船时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铁鼓(铁制的战鼓);铁绠(铁索,铁绳);铁牌(铁制的牌子);铁钵(铁制的钵。僧人化缘求食的用具);铁钩(铁制的钩子);铁箍(铁制的圆环,用以箍物。如木桶之类可用铁箍箍住,使不松开)

    (6) 指兵器 。

    (7) 如:铁蒺藜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以铁或硬木制成,为一长棒,顶端为附有铁刺的长圆形头);铁蒺藜(军用的铁制三角物,尖刺如蒺藜籽。常布设于地上或浅水中,阻碍人马、车辆行动);铁兵(铁制兵器);铁杖(铁制的棍棒);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 赤黑色的马

    乘玄路,驾铁骊。——《礼记·月令》

    (9) 古丘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

    (10) 姓。

    (11) 如:铁力(复姓);铁弗(复姓);铁伐(复姓)

    形容词

    (1) 黑色 。

    (2) 如:铁色(像铁的颜色。即铁灰色);铁骢(毛色青黑的马);铁骊(毛色青黑如铁的马);铁连钱(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铁藓(黑色苔藓)

    (3) 比喻坚固 。

    (4) 如:铁郭(形容外城坚固如铁);铁壁(比喻城壁或屋壁的坚固);铁纱帽(比喻稳固的官职);铁脚板(形容善于长途行走的脚);铁屋(比喻监狱)

    (5) 比喻坚强不屈;强硬 。

    (6) 如:铁石(比喻意志坚强刚毅);铁誓(坚定不二、至死不变的誓言);铁砚未穿(除非铁砚磨穿,所定志向决不动摇。比喻意志坚定,未达既定目的,决不改变);铁心肠(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

    (7) 驳不倒的 。

    (8) 如:铁的事实

    (9) ∶油煎(炸)的 。

    (10) 如:铁雀

    动词

    (1) 下决心 。

    (2) 如:残酷的现实使他铁了心

    (3) 板着面孔(表情严肃) 。

    (4) 如:他总是铁着脸

    英文翻译

    iron; strong, solid, firm

    方言集汇

    ◎ 粤语:tit3
    ◎ 潮州话:tih4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UTD
    五行:
    仓颉: TKOK
    四角: 44184

    详细解释

    (形声。从艸,疾声。本义:蒺藜)

    英文翻译

    furze; gors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t8 [梅县腔] cit8 [海陆丰腔] cit8 [客英字典]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 潮州话:之音8 [饶平、揭阳、潮阳]之因8 ,zib8(chîp) [澄海、饶平、潮阳]zig8(chîk) [揭阳]zêg8(chê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zit/dzitdzʰĭĕt
    [li]
    部首: 301
    笔画: 18
    五笔: ATQI
    五行:
    吉凶:
    仓颉: THHE
    四角: 44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英文翻译

    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l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lai2 [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le/leiliei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
    duǒ [duo]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M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ND
    四角: 7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是“木”(树),上面象花实之类。本义:花朵。朶为朵的俗字)

    (2) 树木枝叶花实下垂貌。今指花朵,即植物的花或苞

    朶,树木花朶朶也。——《说文》

    (3) 又如:朵云(对他人书信的敬称);朵作千叶(花瓣极多)

    (4) 耳朵 。如:朵子(首饰名)

    (5) 转指两旁 。如:朵廊(大殿的左右走廊);朵殿(大殿的东西侧堂);朵楼(正楼两旁的楼)

    量词

    (1) 花朵及花朵状物的计量单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一朵花;两朵云

    动词

    (1) 动

    我将观其往事之卒而朵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2) 又如:朵颐(动腮颊,吃东西的样子)

    英文翻译

    cluster of flowers; earlobe

    方言集汇

    ◎ 粤语:do2 doe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3 to2 [梅县腔] do3 [宝安腔] do3 [客英字典] do3 [台湾四县腔] do3 to2 [东莞腔]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o3
    ◎ 潮州话:do5 do6(tô tŏ)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tuɑtuax/tuaa

    铁蒺藜骨朵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