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

tiě bì [ tie bi]
繁体 鐵壁
注音 ㄊ一ㄝˇ ㄅ一ˋ

词语释义

1.坚黑如铁的石崖。 2.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 3.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词语解释

  1. 坚黑如铁的石崖。

    元 杨维桢 《游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花凝铁壁坚,木根山骨冷。”

  2. 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

    宋 徐积 《和倪敦复》:“金城不可破,铁壁不可夺。”《花月痕》第四八回:“原来这阵要先破左右两翼,左翼是个铜墙,右翼是个铁壁。”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3. 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九》:“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样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见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

引证解释

⒈ 坚黑如铁的石崖。

元杨维桢《游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花凝铁壁坚,木根山骨冷。”

⒉ 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

宋徐积《和倪敦复》:“金城不可破,铁壁不可夺。”
《花月痕》第四八回:“原来这阵要先破左右两翼,左翼是个铜墙,右翼是个铁壁。”
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⒊ 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鲁迅《热风·随感录五九》:“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样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见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

铁壁的国语词典

比喻城壁极坚固。

铁壁的网络释义

铁壁

  • 铁壁:汉语词汇
  • 铁壁:网游《上古世纪》中的天赋
  • 铁壁 (汉语词汇)

  • 铁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坚黑如铁的石崖。
  • 铁壁造句

    然后,他整个人化成一道流光,直直的撞向那些铜尸排成的铁壁铜墙之上。
    这个骄横不可一世的侵略军头目,以为铁壁合围,一定漱石枕流、稳操左券,却没有想到他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
    如果将剩下的法国壮丁,派去攻打这座由炮火和混凝土合成的铜墙铁壁,这是多么可怕啊!
    捡树枝、清杂物、除淤泥、开井盖、疏管道,他们没有整齐的队形,也没有响亮的口号,各自守在一个个下水道口井盖前,看似形孤影只,却是铜墙铁壁。
    于飞看到姜文如此诡异的袭来,却没有惊慌,手中两个铜环舞动,在自己的周边出现了片片残影,好像这一片空间都遍布铜环,形成了一副铜墙铁壁的景象。
    如果前路的修行者是铜墙铁壁,那他现在拿的不过是一把木剑,想要刺穿阻碍毫无可能,今天屡次攻击却都破不了防就是明证,没有足够灵力,再精妙剑道也是纸上空谈。
    有雪的冬天才是这里的最佳旅游时间,因为白雪的覆盖,再加上黑色的石崖,构成这里经典的“银山铁壁”景观。
    “八一”快乐!绿色的国土,绿色的军营,绿色的军装。绿色是希望,绿色是理想,绿色是奉献,绿色是铁壁铜墙。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和平安祥。
    这套刀法一旦展开,其势便如铁壁铜墙,风雨不透,令对手如老鼠拉龟无处下口,因此知者又将这套刀法戏称为“乌龟刀法”。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假装成熟,假装坚定,假装全世界的铜墙铁壁无法伤到自己,但这在离你最近的过来人看来,便轻易识破你内心年少轻狂的伎俩。无可否认我们曾经多么无知与天真。
    哪怕前路也有尽头,但是没关系,我遇见过一帮同路人,我们能同路,因为我们都可以向着一个铜墙铁壁的结果冲过去,却不改道路。墙后必有我们要的世界,哪怕得不到。消失宾妮。
    萧凡不屑的哼了一声,眼中爆射出一道精光,突然一步上前,顿时,气势暴涨,如同一道铜墙铁壁一般,给人一种牢不可破、威严无敌的感觉。
    使剑刃像插入半凝固的铁水,仅划破胸甲的一层釉封,撞上了名符其实的铜墙铁壁。
    金刀见三人里外夹攻,四人的铜墙铁壁大阵已出现败象,冲三兄弟道“我们走。
    朋友,儿童节到了,愿你:有一副“童”墙铁壁的身体,有一份童真无忧的心情,有一帮“童”心协力的朋友,有一个“童”甘共苦的爱人,有一份“童”快无比的生活。祝儿童节快乐!别忘了问候你的童年伙伴哟。
    砌铜墙粉铁壁华居添彩山河发奇观新凤金龙旋地轴。
    我根本进不去,周围包裹着铜墙铁壁,我从三个方位都开凿过,挖断了无数的铁锹,甚至连电镐都用坏了好几十个。
    传统的反盗墓手段,又包括石椁铁壁以求坚固,储水积沙以防盗凿,以及以机弩飞箭、伏火毒烟来杀伤盗墓者的方式。
    只见一列大地之熊比肩而立,如同一道铜墙铁壁向着贝利就冲了过去!

    汉字详情

    tiě [tie]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R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HQO
    四角: 857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臷( zhì)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2) 同本义

    铁,黑金也。——《说文》

    铁锁长三丈。——《墨子·备穴》

    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铁冶(冶铁工场);铁山(产铁的矿山);铁石(铁与石;铁矿石);铁锡(铁和锡);铁砂(含铁的矿砂);铁炭(铁和炭);铁皮(铁的外层);铁精(纯铁)

    (4) 铁制的器物

    柄铁折叠环复——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铁花(金属器物的光泽);铁戒尺(佛教徒戴在头上的环形物);铁尺(铁戒尺;用来体罚的铁板子);铁锚(用来作为停船时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铁鼓(铁制的战鼓);铁绠(铁索,铁绳);铁牌(铁制的牌子);铁钵(铁制的钵。僧人化缘求食的用具);铁钩(铁制的钩子);铁箍(铁制的圆环,用以箍物。如木桶之类可用铁箍箍住,使不松开)

    (6) 指兵器 。

    (7) 如:铁蒺藜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以铁或硬木制成,为一长棒,顶端为附有铁刺的长圆形头);铁蒺藜(军用的铁制三角物,尖刺如蒺藜籽。常布设于地上或浅水中,阻碍人马、车辆行动);铁兵(铁制兵器);铁杖(铁制的棍棒);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 赤黑色的马

    乘玄路,驾铁骊。——《礼记·月令》

    (9) 古丘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

    (10) 姓。

    (11) 如:铁力(复姓);铁弗(复姓);铁伐(复姓)

    形容词

    (1) 黑色 。

    (2) 如:铁色(像铁的颜色。即铁灰色);铁骢(毛色青黑的马);铁骊(毛色青黑如铁的马);铁连钱(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铁藓(黑色苔藓)

    (3) 比喻坚固 。

    (4) 如:铁郭(形容外城坚固如铁);铁壁(比喻城壁或屋壁的坚固);铁纱帽(比喻稳固的官职);铁脚板(形容善于长途行走的脚);铁屋(比喻监狱)

    (5) 比喻坚强不屈;强硬 。

    (6) 如:铁石(比喻意志坚强刚毅);铁誓(坚定不二、至死不变的誓言);铁砚未穿(除非铁砚磨穿,所定志向决不动摇。比喻意志坚定,未达既定目的,决不改变);铁心肠(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

    (7) 驳不倒的 。

    (8) 如:铁的事实

    (9) ∶油煎(炸)的 。

    (10) 如:铁雀

    动词

    (1) 下决心 。

    (2) 如:残酷的现实使他铁了心

    (3) 板着面孔(表情严肃) 。

    (4) 如:他总是铁着脸

    英文翻译

    iron; strong, solid, firm

    方言集汇

    ◎ 粤语:tit3
    ◎ 潮州话:tih4

    宋本广韵

    [bi]
    部首: 334
    笔画: 16
    五笔: NKU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G
    四角: 7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k3 bik1 bik3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激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iekp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