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卷轴。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 弘农 旧县受新封,鈿轴金泥告一通。” 宋 王安石 《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词》:“金葩冷鈿轴,粉字暗铭旌。”
引证解释
⒈ 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卷轴。
引唐白居易《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弘农旧县受新封,鈿轴金泥告一通。”
宋王安石《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词》:“金葩冷鈿轴,粉字暗铭旌。”
⒉ 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车子。
引前蜀韦庄《杂体联锦》:“玉簪声断续,鈿轴鸣双轂。”
钿轴的网络释义
钿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iàn
名词
(形声。从金,田声。本义:金花,用金嵌成花状的美饰) 同本义 。如:宝钿;金钿;钿朵(古代妇女首饰。即花钿、花钗);钿黛(金簪和青黛)
动词
(1) 以金银珠宝介壳镶嵌器物 。如:钿尺(镶饰金粟的尺);钿带(镶金为饰的带子);钿车(用金花装饰的车子);钿合(用金镶饰的小盒子)
(2) 衬垫
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吴均诗
(3) ∶在木器上或漆器上用螺壳镶嵌的花纹
(4) 另见
tián
名词
(1) (形声。从金,田声。本义:金花。多指妇女首饰)
(2) 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
钿晕罗衫色似烟。——白居易《燕子楼》
(3) 又如:钿朵(用金银贝玉等做成的花朵形饰物);钿钗(金花、金钗等妇女首饰);钿璎(金花、贝片、珠玉等饰物);钿波(金光闪闪的水波)
(4) 贴在鬓颊上的花形薄金片,也称花钿 。
(5) 如:钿黛(花钿和螺黛);钿蝉(蝉形金花);钿窝(面颊贴花钿处);钿头(花钿)
(6) 〈方〉∶硬币 。
(7) 如:铜钿
(8) 〈方〉∶钱 。
(9) 如:几钿(多少钱)
(10)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zhóu
名词
(1) (形声。从车,由声。本义:轮轴)
(2) 同本义
轴,持轮也。——《说文》
輑谓之轴。——《方言九》
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列女传·母仪》
迁于袒,用轴。——《仪礼·既夕礼》。注:“輁轴也。状如转辚,刻两头为轵。”
天寒日短银灯续, 欲往从之车脱轴。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
(3) 又如:车轴;主轴;轴心(轮轴)
(4) 车子 。如:轴车(车子)
(5) 字画下端便于悬挂或卷起的圆杆 。如:轴诗(写在卷轴上的诗);线轴儿;画轴儿;卷轴;挂轴
(6) 把平面或立体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 。如:转动轴;坐标轴
(7) ∶ 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 。如:两轴丝线;一轴山水画
(8) 织具。引申为一切机枢之称。也作“柚”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9) 又如:轴杼(轴和杼,纺织机上的两个部件)
(10) 中心,枢纽
柂以漕渠,轴以昆仑。—— 鲍照《芜城赋》
(11) 又如:轴辖(关键)
(12) 指重要位置
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汉书》
(13) 指装成卷轴形的书、画
所著书有未毕者,多芸与续之成轴也。——《唐国史补》
(14) 某些可以旋转之物
转轴拨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另见
zhòu
(2) ——见“压轴子”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