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口结舌

qián kǒu jié shé [ qian kou jie she]
繁体 鉗口結舌
注音 ㄑ一ㄢˊ ㄎㄡˇ ㄐ一ㄝˊ ㄕㄜ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钳口结舌 qiánkǒu-jiéshé

(1) 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

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王符《潜夫论》
keep one's mouth shut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成语辨析

结;不能写作“洁”。

成语用法

钳口结舌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不敢讲话。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拱默而已者也。”
《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钳口结舌,不敢上诉所天。”
李周翰注:“钳,以铁为劫束也;结,繫也。束口繫舌,言不敢语。”
唐颜真卿《论百官论事疏》:“天下之士方钳口结舌。”
章炳麟《建立宗教论》:“然则破空而存物、破时而存事者,终不能使边,尽诸见,一时钳口结舌明矣。”

钳口结舌的国语词典

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钳口结舌,不敢上诉所天。」也作「缄口结舌」、「箝口结舌」。

钳口结舌的网络释义

钳口结舌

  • 钳口结舌,形容紧闭嘴巴不敢说话。出自汉·王符《潜夫论》。
  • 钳口结舌造句

    证人钳口结舌,法官明白他是害怕遭到报复。
    在大兴"文字狱"的封建时代,有识之士也只好钳口结舌,不置一词。
    在事实面前,小王钳口结舌了。
    吴之荣复职升官,为了此事,士人多钳口结舌,不敢妄谈。
    今后朝中若是有什么不平之事,理当坦言直谏,不可钳口结舌,如果是这样的话,便并非人臣爱国之心了。
    一顶,马上变得钳口结舌,说不出顺溜话来。
    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A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TM
    四角: 84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甘声。本义:金属夹具)

    (2) 古刑具。束颈的铁圈

    钳,以铁有所劫束也。——《说文》

    皆弛解钳。——《后汉书·光武纪》

    古之刑在项曰钳,今之链锁。——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

    (3) 又如:钳铁(古代束颈的刑具);钳髠(钳和髠。古代束颈、剃发之刑);钳釱(古代两种刑具名,钳与釱);钳扭(束颈缚手的刑具);钳锁(小儿的金属首饰;又指古代用以束颈、锁身的两种刑具)

    (4) 夹持东西的用具 。如:夹管钳;扩边钳;火钳;流产钳;牙槽钳

    动词

    (1) 古代刑罚。用铁圈束颈、手、足

    烧铁钳灼。——《汉书·江充传》

    自髠钳为王家奴。——《汉书·高帝纪》

    楚人将钳我于市。——《汉书·楚元王传》。注:“以铁束颈也。”

    (2) 又如:钳奴(受过钳刑而被充作奴隶的人);钳赭(犯人身穿赤衣,以铁束颈的刑法);钳梏(以铁箍束颈,以木械铐手);钳徒(被施钳刑的人);钳市(束颈游街)

    (3) 用钳子夹持 。如:钳网(用钳子夹住物体,用网子捕捉鸟兽。引申作以势力胁迫人就范)

    (4) 钳制;缄禁 。如:钳勒(钳制勒束);钳语(禁止人民聚集交谈);钳塞(钳制堵塞);钳结(使钳口结舌不敢言)

    动词

    (1) (钳为箝的简化字)

    (2) 夹住

    箝,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鬼谷子·飞箝注》

    (3) 又如:钳束(控制;约束);钳锁(钳制);钳塞(控制阻遏);钳马(以钳衔马口使之不能食粟)

    (4) 紧闭

    箝语烧书。——《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而君自闭箝天下之口。——《汉书·爰盎传》

    (5) 又如:钳口侧目(口不敢言,斜目而视,谓敢怒不敢言);钳语(禁止人们相互交谈。指控制言论);钳默(闭口不言);钳结(钳口结舌)

    (6) 探求;探测

    箝知休咎。——《太玄玄莹》。注:“求也。”

    (7) 又如:钳求(探求);钳揣(探测)

    名词

    衔于马口以制马的器物 。如:箝勒(马嚼子与马络头);钳络(钳勒)

    英文翻译

    pincers, pliers, tongs; to comp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kim4

    宋本广韵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jié,jiē [ji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F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GR
    四角: 24161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jiē

    英文翻译

    knot, tie; join,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t3

    宋本广韵

    shé [she]
    部首: 614
    笔画: 6
    五笔: TD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JR
    四角: 20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英文翻译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方言集汇

    ◎ 粤语:sit3 si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t8 [陆丰腔] sat8 [台湾四县腔] sat7 set8 [客英字典] set8 [海陆丰腔] sat7 [梅县腔] shat8 [客语拼音字汇] sad6 sed6 [东莞腔] set8 [宝安腔] set8
    ◎ 潮州话:z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

    钳口结舌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