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叉声。本义: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叉,用金、玉、铜等制作 )
(2) 同本义
钗,笄属。——《说文新附》。徐铉曰:“本只作叉,此字后人所加。”
钿合金钗寄将去。——唐· 白居易《长恨歌》
(3) 又如:钗钏(泛指妇女的饰物)
(4) 借指妇女 。如:金陵十二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o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臂镯的古称。俗称镯,镯子。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环臂谓之钏。——《通俗文》
(2) 又如:钏臂(臂镯、手镯)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臼(
),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本义:洗手)(2) 同本义
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说水》
奉匜沃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宣子盥而抚之。——《左传·僖公十九年》
盥而不荐。——《易·上观》
咸盥漱。——《礼记·内则》
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论衡·讥日》
(3) 如:盥手(洗手);盥沐(洗脸);盥帨(洗手后用的擦手布)
(4) 洗涤
述尽心视湯药,饮食心尝而后进,衣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南史·谢裕传》附谢述
(5) 又如:盥栉(洗脸梳头;洗理);盥浣(洗涤);盥溉(洗涤);盥涤(洗涤);盥濯(洗涤)
(6) 除;净 。如:盥溉(指除去);盥涤(清除)
名词
(1) 古代洗手的器皿
承姑奉盥,训子停机。——北周· 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2) 又如:盥盆(盥洗之盆)
(3) 祭名。灌祭。酌酒浇地降神 。如:盥事(古代灌祭礼仪);盥献(灌祭进献);盥馈(谓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uan1 [客英字典] gwon5 kwan5 [海陆丰腔] gon5 kwan5 [梅县腔] gw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kwan5 [宝安腔] gon5 [客语拼音字汇] gon4 guon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管 | 古滿 | 見 | 桓 | 上聲 | 旱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kuɑn | kuanx/kua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2) 同本义
沐,濯发也。——《说文》
予发曲局,薄言归沫。——《诗·小雅·采绿》
共王之沐浴。——《周礼·宫人》
沐则心覆。——《左传》
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公羊传·隐公八年》
夫子助之沫椁。——《礼记·檀弓》
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论衡·讥日》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沐发(洗发);沐澡(洗头洗澡);沐濯(洗头洗澡);沐芳(用香草水洗头);沐巾(洗发用的巾);沐盆(盥洗盆);栉风沐雨
(4) 芟除
沐涂树之枝。——《管子》
(5) 又如:沐树(芟除树枝,使之无荫)
(6) 整治 。如:沐椁(整治棺材)
(7) 润泽 。如:沐日浴月(受日月光华的润泽)
(8) 受润泽。引申为蒙受 。如:沐恩(清代官场中下级对上级的自称,意为沐浴着上级恩惠之人);沐泽(蒙受恩泽);沐浴;沐仁浴义(受仁义的熏陶);沐露沾霜(饱经霜露辛苦)
名词
(1) 指休假 。如:沐日(休假日)
(2) 米汁。古人常用作洗头之用 。如:沐粱(用淘粱的汁水洗头发);沐稷(用淘洗稷的汁水洗头发)
(3) 水名。即中国山东省弥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muk8 [梅县腔]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陆丰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海陆丰腔] m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木 | 莫卜 | 明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muk | m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