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察

jiàn chá [ jian cha]
繁体 鑑察
注音 ㄐ一ㄢˋ ㄔㄚˊ

词语释义

亦作'鉴察'。 见'鉴察'。

词语解释

  1. 亦作“鉴察”。亦作“鉴詧”。鉴别,察看。

    《晋书·吕光载记》:“鑑察成败,远侔古人。”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今兹荐奠,不设荤腥,庶几降临,鉴察精意。”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一折:“非微臣自称许,主公便宜鑑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并无确切同谋实据,故续电请从缓电奏,当蒙鉴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鉴察”。亦作“鉴詧”。鉴别,察看。

《晋书·吕光载记》:“鑑察成败,远侔古人。”
唐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今兹荐奠,不设荤腥,庶几降临,鉴察精意。”
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一折:“非微臣自称许,主公便宜鑑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并无确切同谋实据,故续电请从缓电奏,当蒙鉴詧。”

鉴察的国语词典

明察。通常用于公文中对上级机关或首长的期望及目的语。《三国演义.第六回》:「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也作「鉴察」。

鉴察的网络释义

鉴察

  • 鉴察,汉语词汇。
  • 拼音:jiàn chá
  • 释义:鉴别,察看。
  • 鉴察造句

    充腹之余,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维鉴察,谨状。
    我等七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
    则加黎雅临死时喊说愿上主鉴察,加以追究!
    你已经试验我的心,你在夜间鉴察我,你熬炼我,却找不著甚么。我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
    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恶人善人,他都鉴察。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谓为人不要做亏心事,因为天威神录在鉴察着一切。
    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鉴察人的心腹。
    惟恐远道传闻失实,谨择要电陈,即祈鉴察。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805
    笔画: 13
    五笔: JTY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IC
    四角: 28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2) 同本义

    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

    鑑谓之镜。——《广雅》

    借明于鑑以炤之。——《淮南子·主术》

    我心匪鑒。——《诗·邶风·柏舟》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

    春始治鑑。——《周礼》

    (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

    (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

    (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槛外诸鉴。——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

    (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

    动词

    (1) 明察,审查

    谿极则不鑒。——《吕氏春秋·适音》

    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鉴事(明察事理)

    (3) 照看 。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

    (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

    (5) 借鉴,鉴戒

    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英文翻译

    mirror, looking glass;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3

    宋本广韵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