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汤池

jīn chéng tāng chí [ jin cheng tang chi]
繁体 金城湯池
注音 ㄐ一ㄣ ㄔㄥˊ ㄊㄤ ㄔ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汤:开水。池:护城河。像用金属铸造的城墙,像开水流淌着的护城河。形容坚固无比、牢不可破的城池,或无懈可击的防守。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成语辨析

城;不能写作“诚”。

成语用法

金城汤池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根据牢固,无懈可击。

引证解释

⒈ 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

《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颜师古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
《北史·儒林传下·辛彦之》:“帝尝令彦之与沉重论议, 重不能抗,避席而谢曰:‘ 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太平天囯陈阳生《建天京于金陵论》:“建邦设都,必取至善之地,非第曰金城汤池已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臣诚不解盛宣怀欲图一己之私利,遂不惜我祖宗社稷金城汤池之固,默陷於皇基累卵之地位。”
亦省作“金汤”。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李贤注:“金以喻坚,汤取其热。”
《旧唐书·宣宗纪》:“夫取不在广,贵保其金汤。”
赵朴初《滴水集·杂诗》之一:“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万里耀金汤。”

金城汤池的国语词典

金城,金属造的城。汤池,如滚水的护城河。金城汤池形容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语出《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后比喻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北史.卷八二.儒林传下.辛彦之传》:「帝尝令彦之与沉重论议,重不能抗,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也作「固若金汤」。

金城汤池的网络释义

金城汤池

  • 金城汤池(jīn chéng tāng chí)是一个中国汉语成语,典出《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唐·颜师古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亦省作“金汤”。
  • 金城汤池的翻译

    日语: 金城湯池(きんじょうとうち),金城鉄壁(てっぺき)

    金城汤池造句

    一旦民心思变,纵有金城汤池,亦不足恃。
    对被外资品牌高高垒起的市场壁垒,其复杂年夜的本钱如同金城汤池,筑起了最为坚毅的马奇诺一样的市场防地!
    任侵略者如何凶狠,也攻不破人民阵线的金城汤池。
    一切都在变化,金城汤池并不能永保国家不衰亡。
    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
    吴兴沈重名为硕学,高祖尝令彦之与重论议,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乃深沟高垒,砥砺士气,军民一心,金城汤池。
    金城汤池,谓疆圉之巩固;河山带砺,实封建之誓盟。
    有你这样的好弟兄,好帮手,仙霞就是金城汤池,满州人插上翅膀也过不来!
    现在,在船坚炮利面前,古老的金城汤池被打开,宗教自由以国际约章形式在中国大地被定为规矩。
    战争最重要的是士气,如果士气低落,即使是金城汤池,也会一败涂地。
    辩论会上,正反双方论点都十分严密,有如金城汤池,难以找出破绽。
    我们的阵地是金城汤池,敌人插上翅膀也过不来。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805
    笔画: 8
    五笔: QQQQ
    五行:
    仓颉: C
    四角: 80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形容词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6) 富贵 。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英文翻译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梅县腔] gim1 [东莞腔] gim1 [宝安腔] gim1 [陆丰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
    chéng [cheng]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FD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IHS
    四角: 4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4)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6)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8)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动词

    (1)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3)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 孙樵《书何易于》

    (4)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英文翻译

    castle; city, town; municipa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4 s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g2 [东莞腔] sang2 [客英字典] sang2 [海陆丰腔] sang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陆丰腔] sang3 [沙头角腔] sang2 [台湾四县腔] sang2 [宝安腔] s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tāng,shāng [tang,shang]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NRT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NSH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shāng

    (1)〔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

    (2)(湯)

    (2) 另见 tāng

    tāng

    名词

    (1) (形声。从水,昜( yáng)声。本义:热水;开水)

    (2) 同本义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子·备梯》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踔出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王头随堕汤中。

    分其汤肉葬之。

    (3) 又如:汤羊(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澡)

    (4) 菜汤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汤脚(剩汤);汤玉(汤饼);汤饭

    (6) 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如:汤粥(汤药和稀饭);汤散(汤药和散剂);汤引(药引子)

    (7) 饮料 。如:汤点(茶点);汤神(煮茶技艺高超的人);汤瓶(煮茶水用的瓶);汤茗(茶水)

    (8) 汤池,护城河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后汉书》

    (9) 商朝的开国之君 。又称成汤、成唐、武汤、武王、天乙等。如:汤武之道(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汤鼎(商汤时所铸之鼎);汤刑(商汤制定的刑法);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0) 古州名

    (11) 唐置,辖境在今越南的凉山、朗高、鸿基之间的地区

    (12) 唐勃海置,金废。故治在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北

    (13) 山名

    (14) 在北京市昌平县东,有大小二汤山。大汤山三峰并峙。小汤山南有温泉

    (15) 在南京市东,有温泉,建有浴池,为疗养地

    (16) 温泉 。如:汤井(汤泉,温泉);汤殿(温泉浴室);汤池(温泉浴池)

    (17) 姓

    (18) 另见 shāng;tàng

    tàng

    动词

    (1) 通“烫”。加热

    疾之居腠理也,汤之所及也。——《扁鹊仓公列传》

    汤其酒百樽。——《山海经·西山经》

    (2) 又如:汤羊(宰羊后,用开水煺毛);汤桶(烫酒桶)

    (3) 触,碰

    那个有福的汤着他身儿,也情愿一个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石君宝《秋胡戏妻》

    (4) 遇上,碰上

    好道汤着饿鬼了。——《西游记》

    (5) 另见 shāng;tāng

    英文翻译

    hot water; soup, gravy,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1
    ◎ 潮州话:teng1(thng) tang1(thang) siang1(siang)

    宋本广韵

    chí [chi]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PD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2) 水塘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4) 护城河 。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6)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7)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8) 衣被等物的缘饰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9)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10) 姓

    英文翻译

    pool, pond; moat; ci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东莞腔] c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沙头角腔] ci2 [梅县腔] chii2 chi2 [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 潮州话:d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drie/dyeɖ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