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尘埃

yě mǎ chén āi [ye ma chen ai]

词语释义

野马:浮游的云气。云烟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成语用法

野马尘埃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引证解释

意思是“被风吹拂起来的东西”,现在含有悠然自得,超脱物外的意思。

汉字详情

[ye]
部首: 708
笔画: 11
五笔: JF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GNIN
四角: 671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如:视野;分野

形容词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英文翻译

open country, field; wilder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e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1 ra3 [客英字典] ja3 ja1 [沙头角腔] ja3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陆丰腔] ja1 [宝安腔] ja1 ja3 [梅县腔] ja1 ja5 [东莞腔] ja3 [客语拼音字汇] ya1 ya3
◎ 潮州话: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承與上聲開口三等zjox/zjvvʑĭo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chén [chen]
部首: 338
笔画: 6
五笔: I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dust, dirt, ashes, cinders

方言集汇

◎ 粤语:ca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宋本广韵

āi [ai]
部首: 334
笔画: 10
五笔: FCTD
五行:
仓颉: GIOK
四角: 4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矣声。本义:尘土;灰尘) 同本义

埃,尘也。——《说文》

埃,谓风扬尘也。——《苍颉篇》

灰尘曰埃。——《通俗文》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埃不漫。——《列子·黄帝》

溘埃风余上征。——《离骚》

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素问·至真要大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2) 又如:埃尘(飞扬的尘土);埃垢(灰尘污垢);埃土(泥土,尘土)

名词

(1) 埃及的略称

(2) 两种波长单位的任一种

(3) 一百亿分之一米,即10 -10 米

(4) 镉的红色谱线波长除以6438.4696

英文翻译

fine dust, dirt

方言集汇

◎ 粤语:aai1 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ai1 jai1 [台湾四县腔] ai1 jai1 [梅县腔] ai1 [宝安腔] ai1 [东莞腔] ai1 [海陆丰腔] ai1 zai1 [客语拼音字汇] ai1 yai1 [陆丰腔] ai1
◎ 潮州话: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開平聲開口一等ʔɒiqa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