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啸

yě xiào [ ye xiao]
繁体 野嘯
注音 一ㄝˇ ㄒ一ㄠˋ

词语释义

后以'野啸'形容声态高傲而不同凡响。

词语解释

  1.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野啸”形容声态高傲而不同凡响。

    宋 张炎 《木兰花慢·呈王信父》词:“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 孙登 。”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野啸”形容声态高傲而不同凡响。

《晋书·阮籍传》:“籍尝於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皆不应, 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登之啸也。”
宋张炎《木兰花慢·呈王信父》词:“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孙登。”

野啸的网络释义

野啸

  • yě xiào
  • 形容声态高傲而不同凡响。《晋书·阮籍传》:“ 籍尝於苏门山遇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巖谷,乃登之啸也。”宋 张炎 《木兰花慢·呈王信父》词:“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孙登 。”
  • 汉字详情

    [ye]
    部首: 708
    笔画: 11
    五笔: JF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GNIN
    四角: 671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如:视野;分野

    形容词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英文翻译

    open country, field; wilder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e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1 ra3 [客英字典] ja3 ja1 [沙头角腔] ja3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陆丰腔] ja1 [宝安腔] ja1 ja3 [梅县腔] ja1 ja5 [东莞腔] ja3 [客语拼音字汇] ya1 ya3
    ◎ 潮州话: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承與上聲開口三等zjox/zjvvʑĭo
    xiào [xiao]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VIJ
    五行:
    仓颉: RLLL
    四角: 65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2) 同本义

    啸,吹声也。——《说文》

    其嘨也歌。——《诗·召南·江有汜》

    不嘨不指。——《礼记·内则》

    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封氏闻见记》

    登东皋以舒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俯仰啸歌。——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修木而啸。——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啸傲林泉(在幽静的山林泉水环抱中隐居);啸吟(长啸哀叹);啸指(以指夹唇吹之作声)

    (4) 呼召,号召

    嘨者,谓若有所召命,若齐庄抚楹而歌耳。——《匡缪正俗》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楚辞》

    (5) 又如:啸引;啸召(呼唤;召唤);啸合(召唤聚集);啸侣(呼叫同类;召唤同伴);啸侣命俦(召唤同伴);啸命(高声命令)

    (6) 鸟兽等的长声鸣叫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乳虎啸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鸟啸;啸萃(鸣叫而聚集);啸吼(长声吼叫);啸风(呼风);风嘶雨啸

    英文翻译

    roar, howl, scream;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u3
    ◎ 潮州话:sa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