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即野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访遗书》:“因思通都大邑,应有藏编;野乘名山,岂无善本。”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序》:“ 元 明 以来,山人园客作稗官野乘,以夸詡闻见。”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虽非沾沾作诗史,与稗官野乘争抱残守闕之功,然固於风诗舆诵而外,已足别树一帜者矣。”参见“ 野史 ”。
引证解释
⒈ 即野史。参见“野史”。
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四·访遗书》:“因思通都大邑,应有藏编;野乘名山,岂无善本。”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序》:“元明以来,山人园客作稗官野乘,以夸詡闻见。”
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虽非沾沾作诗史,与稗官野乘争抱残守闕之功,然固於风诗舆诵而外,已足别树一帜者矣。”
野乘的国语词典
私家记载的历史。相对于正史而言。
野乘的网络释义
野乘
反义词
野乘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如:视野;分野
形容词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1 ra3 [客英字典] ja3 ja1 [沙头角腔] ja3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陆丰腔] ja1 [宝安腔] ja1 ja3 [梅县腔] ja1 ja5 [东莞腔] ja3 [客语拼音字汇] ya1 ya3
◎ 潮州话: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野 | 承與 | 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zjox/zjvv | ʑĭo |
详细解释
chéng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2) 同本义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却叔虎将乘城。——《国语·晋语一》
淮阴侯复乘之。——《史记·高帝纪》
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3) 又如:乘槎(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顶)
(4) 骑;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5) 又如:乘车;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后用以比喻避世)
(6) 驱马驾车;驾驭
服牛乘马。——《易·系辞下》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7) 又如:乘驭(驱使车马行进;驱使;役使);乘云(驾云;驭云);乘马(驾马,用马驾车)
(8) 趁着;利用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汉· 贾谊《治安策》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 苏轼《留侯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9) 又如:乘衅(乘机;趁空子);乘闲(趁着空闲);乘空(趁着空闲);乘胜(趁着胜利的形势)
(10) 凭持;依仗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正(依据正道);乘利(凭借有利的形势)
(12) 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至于 泰安。—— 清· 姚鼐《登泰山记》
(13) 交错(出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4) 算术中用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如:8乘以7得56
名词
(1) 算术中的乘法运算,亦指乘法的运算方法 。如:加减乘除
(2) 佛教的教义 。如:大乘,小乘
(3) 另见
shèng
名词
(1) 用以指车兵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左传》
(2)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晋之《乘》, 楚之《梼杌》, 鲁之《春秋》,一也。——《孟子》
(3) 又如:乘籍(史书)
量词
(1) 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乘处(四个同处);乘壶(四个壶);乘禽(成双而群居的鸟)
(3) 用以计算车子
公车千乘。——《诗·鲁颂·閟宫》
驾我乘马。——《诗·陈风·株林》
晋师乘和。——《左传·成公十二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 梁。——《战国策·齐策》
(4) 又如:乘丘(形同马车的土丘);乘白(古代指战车和军旗);乘车(安车;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乘马(四匹马拉的车);乘传(古代驿站用的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乘广(春秋时楚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乘路(即王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车)
(5) 用以计算马。四匹
路车乘马。——《诗·小雅·采菽》
乘马在厩。——《诗·小雅·鸳鸯》
陈文子有马十乘。——《论语》。 刘宝楠正义:“一乘是四匹马。”
(6) 又如:乘黄(四匹黄色的马);乘黄朱(四匹黄毛朱鬃的马);乘鸨(四匹黑白杂毛的马)
(7) 用以计算船只
舫千余乘。——《宋书》
(8) 用以计算田地、区域的单位,犹丘
(9) 用以计算轿子、梯子等
一乘素轿,将二姐儿抬来。——《红楼梦》
(10) 军赋的计算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军赋叫乘(包括战车、甲士和步卒)
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左传》
(1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sin4 sin4 [梅县腔] shin1 shin5 [陆丰腔] shin5 [客英字典] shin2 shin5 [东莞腔] sin2 [海陆丰腔] shin1 shin2 shin5 [宝安腔] sin1 sin2 | sin3 sin5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en1 sen2 sen5
◎ 潮州话:sêng5 sêng6 (sêng sẽ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繩 | 食陵 | 船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zsjing/djong | dʑʰĭə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