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cǎi fǎng [ cai fang]
繁体 採訪
注音 ㄘㄞˇ ㄈㄤ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采访 cǎifǎng

(1) 采集素材,调查访问

调查刑事案时采访证人
cover;gather material report

词语解释

  1. 搜集寻访;探问寻访。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若使採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者採访易洽,巨细无遗。”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奉圣人的命,着小官徧巡天下,採访文学之士。”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於是搆 野史亭 於家,凡 金 君臣事蹟,採访不遗,至百餘万言。”

  2. 见“ 採访使 ”。

  3. 犹言搜求寻访。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一本作“ 採访 ”。 宋 司马光 《再举谏官札子》:“令臣采访可任諫官者,密具姓名闻奏。”《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 穆公 见贤才多出异国,益加采访。”

引证解释

⒈ 搜集寻访;探问寻访。

晋干宝《<搜神记>序》:“若使採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唐刘知几《史通·烦省》:“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者採访易洽,巨细无遗。”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奉圣人的命,着小官徧巡天下,採访文学之士。”
清赵翼《瓯北诗话·元遗山诗》:“於是搆野史亭於家,凡金君臣事蹟,採访不遗,至百餘万言。”

⒉ 见“採访使”。犹言搜求寻访。

晋干宝《<搜神记>序》:“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一本作“採访”。 宋司马光《再举谏官札子》:“令臣采访可任諫官者,密具姓名闻奏。”
《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穆公见贤才多出异国,益加采访。”

采访的国语词典

探采寻访。

如:「独家采访报导」。

采访的网络释义

采访

  • 《采访》是由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喜剧类电影,影片由埃文·戈德堡、塞斯·罗根联合执导, 詹姆斯·弗兰科 、丽兹·卡潘 、 塞斯·罗根等人主演。
  • 影片讲述了《今夜胡闹秀》的主持人戴夫和制作人亚伦一起去朝鲜采访金正恩的故事。
  • 2014年12月25日于圣诞节在美上映,首日票房突破百万美元,位列圣诞票房榜第15名。2015年1月9日,《采访》获金酸莓奖最烂影片奖和最差男主角提名。
  • 采访 (词语)

  • 采访,拼音是cǎi fǎng,指采集寻访。是新闻界词汇,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 反义词

    采访造句

    尽管沃德进行了大范围的采访,但仍有漏网之鱼。
    一旦两人步入了婚姻,就不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采访中有一些老人告诉记者,平时的相处中不仅要对对方好,还要尊重对方的家人。
    实在约不到,可以跟别的记者旁听。如果你不去采访重要人物,只参加新闻发布会,你永远做不出来的。记者的成功就在于你采访重要人物的次数,没有采访重要人物的经验,你永远不知道如何采访。
    这场演出刚结束,记者就蜂拥而上,对歌星进行采访。
    当这次匆匆的采访工作结束之时,笔者油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触。
    他这篇采访记写得真是情文并茂,感人至深。
    李警官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记者们蜂拥而至,要求采访他。
    记者在大兴区采访时,一位家长表达了由衷之言。
    记者要有强健的身体,才能够胜任繁忙的采访工作。
    在前面朗诵里的采访对话给你一些为什么大学教育不再需要的原因。
    尽管城市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不卫生的地方,但是,城市生活常常提供某些便利,正是农村生活可能缺乏的。其中一个因素似乎是对那些受采访人的长寿来说是很重要的。
    他多次谢绝了新闻媒体的采访。
    他在多年前接受采访,记者问他除了唱歌有没有考虑过别的退路,他说,没有。
    老红军爷爷在家中接受了小记者们的采访。
    新闻记者要重视街谈巷议,但不能无条件相信,必须经过深入的采访,才能作为新闻加以报道。
    记者采访了那位舍身救助落水儿童的少年。
    采访者过去的爱好是收集邮票。
    对漏毒气事件,厂方讳莫如深,不愿接受采访。
    请放心,我每咳嗽一次,就给你更多的采访时间。
    跋山涉水地找到我要求采访,你们也都会空手而归的。

    汉字详情

    cǎi,cài [cai]
    部首: 445
    笔画: 8
    五笔: E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cǎi

    动词

    (1)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3)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4)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5)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6) 挑选;采纳

    纳采。——《仪礼·士昏礼》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资治通鉴》

    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4) 文章的词藻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5)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如:兴高采烈

    (6) 神色;神态 。如:风采

    (7) 彩头,赌注 。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8) 另见 cài

    cài

    名词

    (1)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2) 古九畿之一 。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3) 另见 cǎi

    英文翻译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方言集汇

    ◎ 粤语:coi2 c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3 coi3 [宝安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coi3 [客英字典] cai3 [梅县腔] cai3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宰上聲開口一等tsʰɒichaix/coj
    fǎng [f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HS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2) 同本义

    訪,泛谋也。——《说文》

    訪,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4)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访戴(访友的代称);出访(到外国访问);回访(在对方来拜访后去拜访对方);过访(访问);走访(访问;拜访);造访(上门访问)

    (6) 寻求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寻访(寻求查访);访觅(访寻;寻找);访论稽古(探求讨论古事)

    (8) 通“方”。初始

    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汉书》

    (9) 谋议

    教之令,使访物官。——《国语》。韦昭注:“访,议也。物,事也。使议知百官之事业。”

    (10) 调查;查处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访缉(访查缉捕);访办(调查处理);访俗(察访民俗)

    英文翻译

    visit; ask, in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