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蓄

cǎi xù [ cai xu]
注音 ㄘㄞˇ ㄒㄨˋ

词语释义

收获储藏。

词语解释

  1. 收获储藏。

    清 杜岕 《九日荔轩招汎虎丘观穫》诗:“缓带倾庶饈,高言及采蓄。”

引证解释

⒈ 收获储藏。

清杜岕《九日荔轩招汎虎丘观穫》诗:“缓带倾庶饈,高言及采蓄。”

采蓄的网络释义

采蓄

  • 采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ǎi xù,是指收获储藏。
  • 汉字详情

    cǎi,cài [cai]
    部首: 445
    笔画: 8
    五笔: E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cǎi

    动词

    (1)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3)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4)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5)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6) 挑选;采纳

    纳采。——《仪礼·士昏礼》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资治通鉴》

    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4) 文章的词藻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5)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如:兴高采烈

    (6) 神色;神态 。如:风采

    (7) 彩头,赌注 。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8) 另见 cài

    cài

    名词

    (1)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2) 古九畿之一 。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3) 另见 cǎi

    英文翻译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方言集汇

    ◎ 粤语:coi2 c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3 coi3 [宝安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coi3 [客英字典] cai3 [梅县腔] cai3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宰上聲開口一等tsʰɒichaix/coj
    [xu]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YX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YVW
    四角: 446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畜声。本义:积聚,储藏)

    (2) 同本义

    蓄,积也。——《说文》

    蓄,聚也。——《广雅》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洪恩素蓄。——张衡《东京赋》

    蓄积者,天下之太命也。——《贾子·无蓄》

    无三年之蓄。——《礼记·王制》

    蓄积索,田畴荒。——《韩非子·初见秦》

    积货滋多,蓄怨滋厚。——《国语·楚语下》

    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新五代史》

    (3) 又如:蓄火(蓄留火种);蓄菜(把蔬菜制成菜干、咸菜等加以储藏。也指菜干,咸菜等);蓄余(储蓄节余的财物);蓄毓(储积培育);蓄租(积聚);蓄艾(本指蓄藏多年之艾以治久病,后比喻应长期积蓄以备急用)

    (4) 畜养

    使得植桑麻、蓄鸡豚,以为岁时伏腊婚嫁之资。——《美芹十论》

    视成所蓄。——《聊斋志异·促织》

    蓄劣物。

    (5) 又如:蓄内(蓄养内人);蓄私(蓄养妾媵私人)

    (6) 蕴藏;怀有 。如:蓄疑自误(蓄藏疑虑,自我耽误);蓄怨(累积的怨恨;聚积怨恨);蓄思(积存已久的思念)

    (7) 留着不剃掉 。如:蓄发(留发使长。多指和尚尼姑还俗而言)

    (8) 等待

    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后汉书》

    名词

    (1) 积蓄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礼记》

    (2) 又如:私蓄;余蓄

    (3) 冬菜,用白菜或芥菜叶做成的干菜

    芳菰精粺,霜蓄露葵。——《文选·曹植

    七启

    (4) 》。 张铣注:“蓄,菜名。此物与葵,宜于霜露之时。”

    (5) 又如:蓄菜(指菜干、咸菜等)

    英文翻译

    store, save, hoard, g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k7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hiug5 [海陆丰腔] hiuk7 kiuk7 [东莞腔] hiuk7 [客英字典] hiuk7 [宝安腔] hiuk7 kiuk7 [梅县腔] hiuk7 [陆丰腔] h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竹屋三入聲開口三等hiuk/xiukx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