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酉(
),声。从“酉”,表示与酒有关。本义: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的一种酸味调料)(2) 同本义 。如:醋钵儿(盛醋用的陶钵);醋户(明代专门负责酿醋以供官府之用的民户)
(3) 酸味 。如:醋味(指酸味的食物);醋浸曹公(酸梅的谑称)
形容词
(1) 比喻嫉妒 。如:醋八姐(妒妇);醋妒(吃醋,妒忌);醋性(忌妒心。多用于男女之间);醋劲(嫉妒的情绪。多用于男女之间)
(2) 旧时对文人的蔑称 。如:醋滴滴(讥讽文人出言吐语喜欢引经据典,语带之乎者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5 chih5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宝安腔] cu5 [东莞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台湾四县腔] cu5 cih5 [sii5] [梅县腔] ze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厝 | 倉故 | 清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tsʰu | choh/cu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辛,剌(
)省声。本义:辛味)(2) 同本义。姜、蒜、辣椒等带刺激性的味道
辢,辛也。——《广雅》
辛甚曰辣。——《通俗文》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3) 又如:酸甜苦辣;辣菜根子(辣菜的根很辣,喻非常泼辣);辣拐子(辣手的家伙。骂人的话)
(4) 姜、蒜等含辣味的菜蔬 。如:一如辣末
(5) 痛;伤痛 。如:空气使人鼻子里老是作辣,温度无疑是在零下
形容词
(1) 猛烈、凶狠 。如:辣躁(性情凶悍,脾气暴躁);辣浪(浪荡;放荡);辣手狠心(手段凶狠,心肠恶毒)
(2) 高温,酷热
太阳辣得如火烧,庄稼晒得枯焦焦。——《白族民歌集》
动词
(1) 辣味刺激
辣椒虽辣,辣不死人。——鲁迅《伪自由书》
(2) 又如:切葱头辣眼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at8 [东莞腔] lat8 [台湾四县腔] lat8 [宝安腔] lat8 [客语拼音字汇] lad6 [陆丰腔] lat8 [梅县腔] lat8 lat7 [客英字典] lat8
◎ 潮州话:luah8 la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剌 | 盧達 | 來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la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皮 | 符羈 | 並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bie/bye | bʰ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禽类或龟、蛇等所产的卵 。如:蛋花(蛋汤煮熟后,凝成絮团似的许多小蛋块的俗称);蛋青色(指如鸭旦壳般的淡青色)
(2) 骂人的话 。(1)∶放在某些名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组成代表人的词。如:坏蛋;糊涂蛋。 (2)∶放在某些动词后面,使那个动作带有贬意。如:捣蛋;滚蛋;完蛋
(3) 形状像蛋的东西 。如:泥蛋儿;山药蛋;驴粪蛋儿;线蛋儿;脸蛋儿;蛋圆(像蛋一样椭圆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n6 [陆丰腔] d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台湾四县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宝安腔] tan3 [东莞腔] tan3 [梅县腔] ta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但 | 徒旱 | 定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dʰɑn | danx/d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