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劲儿

cù jìn er [cu jinr]
注音 ㄘㄨˋ ㄐ一ㄣˋ ˙ㄦ

词语释义

醋劲儿 cùjìnr

(1) 妒嫉的心意

jealousy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jealousy] 妒嫉的心意

醋劲儿造句

他抿着嘴笑,打心里喜欢这女人的醋劲儿。
天佑一听这丫头醋劲儿还不小,知道她还是在为刚才李晓华的事情吃醋。
——唉,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战胜,只有醋劲儿是战胜不了的。
再者,她是你的好朋友,你总该知道她的醋劲儿如何?
他拿着书本,言语充满了醋劲儿,白了楼中棠一眼,朝门口走去。
抚着怀里像小猫一样乖乖的宝贝,心里舒服多了,原来男人的醋劲儿也不小啊。
一看这样褚楚的醋劲儿又顶了上来你看什么看,要不你也呆这,还不赶紧走。
想起刚看到的那一幕,他醋劲儿大发。
我不喜欢,醋劲儿比较大的女人。
你的醋劲儿越大,说明你越喜欢我,你知道这是多么让我开心的事情么。

汉字详情

[cu]
部首: 714
笔画: 15
五笔: SGAJ
五行:
仓颉: MWTA
四角: 146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酉( yǒu),声。从“酉”,表示与酒有关。本义: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的一种酸味调料)

(2) 同本义 。如:醋钵儿(盛醋用的陶钵);醋户(明代专门负责酿醋以供官府之用的民户)

(3) 酸味 。如:醋味(指酸味的食物);醋浸曹公(酸梅的谑称)

形容词

(1) 比喻嫉妒 。如:醋八姐(妒妇);醋妒(吃醋,妒忌);醋性(忌妒心。多用于男女之间);醋劲(嫉妒的情绪。多用于男女之间)

(2) 旧时对文人的蔑称 。如:醋滴滴(讥讽文人出言吐语喜欢引经据典,语带之乎者也)

英文翻译

vinegar; jealousy, envy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5 chih5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宝安腔] cu5 [东莞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台湾四县腔] cu5 cih5 [sii5] [梅县腔] ze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故去聲開口一等tsʰuchoh/cuh
jìn,jìng [jin,jing]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CA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MKS
四角: 14127

详细解释

jìn

名词

(1) (形声。从力,坙声。①( jìng)本义:强劲有力。②力气)

(2) 力量,力气 。如:劲兵(精锐部队);牛劲儿(大力气);加劲(增加力量);用劲(用力);带劲(有力量);脚劲(两腿的力气)

(3) 精神;情绪 。如:上劲(精神振奋,劲头儿大);起劲(情绪高,劲头儿大);干得非常起劲;他们真有这股劲儿;要鼓实劲,不要鼓虚劲

(4) 神情;态度 。如:他们都显出高兴劲;骄傲劲儿;精明劲儿;别扭劲儿

(5) 趣味;兴趣 。如:打扑克没劲;他们两不对劲

(6) 指某种程度,限度 。如:熟过了劲;白劲儿;香劲儿;够劲儿

(7) 另见 jìng

jìng

形容词

(1)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2) 同本义

劲,彊也。——《说文》

劲,强也。——《字林》

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礼记·乐记》

夫梁兵劲而权重。——《战国策·宋策》

孔子之劲。——《列子·说符》

弓先调而后求劲。——《淮南子·说林》

良将劲弩守要塞。——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战国策》

风力虽尚劲。——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此劲敌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刚劲;劲弩(坚强有力的弓弩);劲酒(烈酒);劲节(强劲的枝节;坚贞不移的操守);劲武(刚健勇武);劲猛(强悍勇猛);劲兵(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劲卒(精锐的士兵);劲勇(精壮的勇士);劲锐(精锐的士卒或军队)

(4) 笔法遒劲 。如:劲骏(挺拔俊逸);劲丽(挺拔秀丽);劲妙(刚健神妙);劲利(形容书法雄健流利)

(5) 猛烈;风势强劲

风劲角弓鸣。——唐· 王维《观猎》

筋力越劲。——《荀子·非相》。注:“勇也。”

(6) 又如:劲秋(秋气肃杀,能凋零草木,所以称秋天为劲秋);劲气(寒冷之气);劲厉(风势猛烈而寒冷)

(7) 坚固;坚硬

材虽劲。——《吕氏春秋·顺说》

木益枯则劲。——《吕氏春秋·别类》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骆宾王《浮槎》

(8) 又如:劲节(竹木丫枝出生的坚固之处);劲利(坚固锐利);劲质(坚硬的质地;坚强的质性)

(9) 强壮,对疾病或恶劣天气有抵抗力

其气急疾坚劲。——《素问·腹中论》。注:“刚也。”

(10) 又如:劲草;劲松

(11) 坚强;刚强

某度之,必其兵未集而有是言。使之集,则使者健而言必劲矣。——辛弃疾《九议》

(12) 又如:劲直(刚毅正直);劲切(刚强峻急);劲果(刚毅果敢);劲廉(刚正廉洁);劲躁(刚强而急躁)

名词

精锐部队

摧坚陷劲,所向有功。——明· 屈大均《东广州县起义传》

动词

(1) 加强

得其众不足以劲兵。——《史记》

不如与魏以劲之。——《战国策·秦策一》

(2) 另见 jìn

英文翻译

strong, unyielding, tough, p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6
◎ 潮州话:gên3 (kèⁿ) ngên6 (ngẽⁿ)

宋本广韵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