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伤

suān shāng [ suan shang]
繁体 酸傷
注音 ㄙㄨㄢ ㄕㄤ

词语释义

悲伤。

词语解释

  1. 悲伤。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哀哀劬劳,亦又何报?摧圮殞裂,酸伤五情。”

引证解释

⒈ 悲伤。

唐元稹《告赠皇考皇妣文》:“哀哀劬劳,亦又何报?摧圮殞裂,酸伤五情。”

酸伤的网络释义

酸伤

  • 酸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uān shāng ,是指悲伤。
  • 汉字详情

    suān [suan]
    部首: 714
    笔画: 14
    五笔: SGCT
    五行:
    仓颉: MWICE
    四角: 136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酉( yǒu),“酉”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酉”,与酒、酪等有关。本义:醋)

    (2) 同本义 。如:酸醋(即醋。因其味酸,故名)

    (3) 像醋一样的气味或味道

    杏子还没熟,太酸

    (4) 又如:酸辛(酸味和辣味);酸苦(酸味和苦味);酸醨(味酸而薄的酒)

    (5) 特指胃酸,胃液 。如:酸水(胃液)

    (6) 杂剧脚色之一,主要扮演青年文人,因此亦用作对文人的蔑称

    “孤”谓官;“酸”谓秀士。凡称“酸”,谓正末扮秀士当场也。——清· 焦循《剧说》

    (7) 小雨 。如:酸然(下小雨的样子)

    (8) 酸类物质名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的一种化合物(如盐酸、硫酸或苯甲酸);如溶于水,则其水溶液呈酸味,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与某些金属(如铁,锌,锡)反应放出氢气;一种含氢化合物(HX),在水溶液中产生水合氢离子(如H 3 O + )和阴离子X - ,强酸(如硝酸、盐酸或三氯醋酸)的稀溶液电离程度基本完全,弱酸(如醋酸或苯甲酸)的电离度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极弱的酸(如氢氰酸或硼酸)的电离度远小于百分之一

    形容词

    (1) 寒酸;迂腐。形容读书人的贫寒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宋·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元· 王实甫《西厢记》

    (2) 又如:酸丁(对贫寒的读书人的贬称);酸子(对文人、书生的蔑称);酸款(装模作样地款待人);酸论(陈腐的论调);酸文假醋(假斯文);酸黄韭烂豆腐(讥笑读书人的话);酸寒(形容穷读书人的生活言行窘困的样子);酸士(酸丁);酸不溜丢(形容文人的迂腐);酸迂(酸腐,迂腐)

    (3) 悲伤;凄凉 。如:酸心落泪(人受屈后伤心地流泪);酸挤挤(心中辛酸难耐的样子);酸切(悲切;凄切);酸哽(心中悲伤忧闷以致喉头哽咽);酸急(形容声音悲凄而急促)

    (4) 悲痛

    日磾观状,益增酸哽。—— 北齐· 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

    对酒不能言,感慨怀酸辛。——晋· 阮籍《咏怀》

    妻乃轻服诣(董)卓门,跪自陈情,辞甚酸怆。——《后汉书·皇甫规妻传》

    (5) 又如:酸怆(哀伤悲痛);酸咽(悲伤哭泣而抽咽起来);酸恨(悲痛遗憾);酸伤(伤心)

    (6) 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 凤姐大闹 宁国府。——《红楼梦》

    (7) 又如:酸风(比喻醋意);酸眉苦脸(形容又嫉妒又苦恼的神色)

    动词

    (1) 通“痠”。酸痛,因疾病或疲劳引起的筋肉微痛而无力的感觉

    山高谷深,不觉脚酸。——《乐府诗集·陇头流水歌辞》

    四肢酸重。——《晋书·皇甫谧传》

    (2) 又如:酸哀(酸痛无力)

    (3) 突然刺痛;抽搐 。如:酸重(因疾病或疲劳而引起身体微痛乏力的感觉)

    英文翻译

    tart, sour; acid; stiff; spoiled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n1 [东莞腔] son1 [沙头角腔] son1 [客语拼音字汇] son1 [台湾四县腔] son1 [陆丰腔] son1 [宝安腔] son1 [梅县腔] son1 [客英字典] s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素官平聲合口一等suansuɑn
    shāng [shang]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TLN
    五行:
    仓颉: OOKS
    四角: 2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塲( 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丧事;丧祭

    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管子·君臣下》

    (5) 又如:伤辞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6) 损失

    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韩非子·五蠹》

    (7) 受伤的人

    虏救死扶伤不给 。——司马迁《报任安书》

    动词

    (1) 损伤;伤害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2) 又如:伤化(损害教化);无伤大雅;伤沴(受伤害而不流通);伤情(伤感);伤暑(为暑气所伤);伤勇(损害勇气);伤脸(损了别人的面子);伤夷折衄(遭受创伤,导致挫败);伤命(伤害天子的诏命);伤幸(出口伤人);伤阂(伤害阻隔);伤废(受伤残废的人);伤毁(损坏);伤廉(伤害廉洁);伤生(伤害生命)

    (3) 受伤;负伤

    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矢人惟恐不伤人。——《孟子·公孙丑上》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4) 诋毁;中伤

    伤,诽也。——《广雅》

    伤之于昭公。——《吕氏春秋·察微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吕氏春秋·举难》

    (5) 又如:伤诋(中伤诋毁)

    (6) 触冒;冲犯 。如:伤屈(冒犯);伤犯(冒犯,触犯);伤味(懊恼);伤触(冒犯)

    (7) 死亡。通“丧”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战国策》

    (8) 哀伤;悲伤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9) 又如:伤今(忧思今日);伤暮(哀叹年老而无成);伤乖(因离别而悲伤);伤沮(沮丧);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伤恫(哀痛);伤惜(哀伤惋惜)

    (10) 以…产生厌烦 。如:吃红薯吃伤了;这几年在外面跑伤了;这孩子吃糖吃伤了

    英文翻译

    wound, injury; fall il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

    酸伤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