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浆草

cù jiāng cǎo [cu jiang cao]
繁体 酢漿草
注音 ㄘㄨˋ ㄐ一ㄤ ㄘㄠ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小叶,倒心形,小叶无柄。

词语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掌状复叶,小叶三片,花黄色,蒴果圆柱形。全草可以入药,内服有解热、利尿等作用,外用可以治疥癣等皮肤病。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酢浆草》。

引证解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掌状复叶,小叶三片,花黄色,蒴果圆柱形。全草可以入药,内服有解热、利尿等作用,外用可以治疥癣等皮肤病。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酢浆草》。

酢浆草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匍匐性草本。生原野,小叶三片呈三角形,有长柄,花淡黄色,实为蒴果,熟则绽裂,飞散种子。因茎叶皆有酸味,也称为「酸浆」、「盐酸草」。酢于此义当音ㄘㄨˋ,今俗多混读为ㄗㄨㄛˋ,参见「酢」条。

酢浆草的网络释义

酢浆草 (植物)

  • 酢浆草(学名:Oxalis corniculat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小叶,倒心形,小叶无柄。
  • 花黄色,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夏季炎热地区宜遮半荫,抗旱能力较强,不耐寒,一般园土均可生长,但以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生长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
  • 酢浆草造句

    园区分布较广的有紫娇花、女贞、无患子,珊瑚树、披针叶卫矛、蜀葵、红花酢浆草,其中夏季长花植物有美人蕉、夹竹桃、凌霄。
    可有效的保护红花酢浆草的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
    在这里,他连根拔起了苔藓和酢浆草。
    当然,在这些地方,同样可以欣赏到木槿、紫藤、美人蕉、珍珠梅、荷花、夹竹桃的婀娜多姿,甚至还可以闻到山楂树和珍贵的红花酢浆草散发的芳香。
    好几处野地遍生红花酢浆草,绿汪汪的叶子是三枚心形凝在一起,层层叠叠生长,像大地汩汩涌出的爱心。
    许多人也配戴绿色的三叶酢浆草,并且拿它来点缀住家和商店,而三叶酢浆草就是爱尔兰的国花。
    为了让这片绿意看上去更为立体,朱雀路的植物采用了四层分层,依照植物高低依次为中槐、木槿、大叶女贞和红花酢浆草,远远望去像翻滚的层层绿浪。
    但是空气中有野蒜和酢浆草的香味,玉兰花正含苞欲放。
    有专家建议,可以用花叶蔓、书带草、萱草、金银花、虎耳草、红花酢浆草、常春藤等地被植物替换草坪,效果很好,成本也低,还不用经常更换。
    这几天,值得去观赏的花卉当然不止这些,还有雪柳、酢浆草、毛梾、醉鱼草、金银木、山梅花等等,在各个公园都有机会看到。
    在一个生物性水平上,酢浆草协助了细胞通讯。
    红花酢浆草原产南美热带地区,中国长江以北各地作为观赏植物引入,在南方各地已逸为野生。
    这个时节,白鹭洲公园夏花灿烂,海桐、含笑、芍药和红花酢浆草等都开了,很值得一游。
    你的酢浆草项链?辛蒂,这我可不能戴。
    他们先用铁锨挖掉红花酢浆草,再将细筷子般粗细的月季苗放入坑穴填土。
    “木瓜专类园”位于樟荫台南,东侧为亚乔木型成疏林状的木瓜林,西侧为大灌木型的宣木瓜和各类海棠,皆以红花酢浆草为地被,互为衬景。
    绽放的红花酢浆草,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观赏。
    如果你能在泥沼地上的木板步道上走一走,会感觉心旷神怡。草原上长满了酢浆草,白屈菜,紫罗兰和茅膏菜。
    昨日在武汉大道与三环线交汇点的三金潭立交绿化施工现场,道路两旁靠里栽种着雪松、水杉、香樟等大型树木,而靠外则是白花三叶、红花酢浆草等地被植物。
    草酸:无色结晶有毒的羧酸类有机化合物。许多植物中有草酸,尤其是大黄、酢浆草和菠菜。

    汉字详情

    cù,zuò [cu,zuo]
    部首: 714
    笔画: 12
    五笔: SGTF
    仓颉: MWOS
    四角: 186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

    (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

    (3) 酸味 。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动词

    (1) 变酸,腐败

    主人酒常酢败。——《列仙传》

    (2) 另见 zuò

    英文翻译

    toast one's host with wine; to express juice by pr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zaa3 zo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5 cok7 [客英字典] cok7 cih5 [海陆丰腔] cu5 cok7 [宝安腔] cok7 | cu5 [梅县腔] c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在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zak/dzakdzʰɑk
    jiāng,jiàng [jiang]
    部首: 434
    笔画: 10
    五笔: UQIU
    五行:
    吉凶:
    仓颉: LNE
    四角: 37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从水,将声。本义:饮料)

    (2)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浆,酢浆也。——《说文》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浆水(一种饮料);浆糗(饮料与干粮)

    (4) 浓厚的液体 。如:浆汁(酱果的汁液);浆人(卖浆的人);浆荇(泛指粗茶淡饭);浆家(卖酒食的店铺)

    动词

    (1) 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衣服,使干后变硬变挺 。如:把衬衣浆了再烫;浆洗

    (2) 另见 jiàng

    英文翻译

    any thick fluid; starch;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宋本广韵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