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伪

cù wěi [cu wei]
繁体 酢偽
注音 ㄘㄨˋ ㄨㄟˇ

词语释义

欺诈。酢,通"诈"。

词语解释

  1. 欺诈。酢,通“ 诈 ”。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杂抄》:“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伪者,貲二甲。”

引证解释

⒈ 欺诈。酢,通“诈”。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伪者,貲二甲。”

酢伪的网络释义

酢伪

  • 酢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酢,通“ 诈 ”。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杂抄》。
  • 汉字详情

    cù,zuò [cu,zuo]
    部首: 714
    笔画: 12
    五笔: SGTF
    仓颉: MWOS
    四角: 186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

    (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

    (3) 酸味 。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动词

    (1) 变酸,腐败

    主人酒常酢败。——《列仙传》

    (2) 另见 zuò

    英文翻译

    toast one's host with wine; to express juice by pr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zaa3 zo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5 cok7 [客英字典] cok7 cih5 [海陆丰腔] cu5 cok7 [宝安腔] cok7 | cu5 [梅县腔] c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在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zak/dzakdzʰɑk
    wěi [we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YLY
    五行:
    仓颉: OIKS
    四角: 24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false, counterfeit, bogu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