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壶

jiǔ hú [ jiu hu]
繁体 酒壺
注音 ㄐ一ㄡˇ ㄏ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盛酒的壶。后亦称酒注子为酒壶。

词语解释

  1. 盛酒的壶。后亦称酒注子为酒壶。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使太中大夫 郑泉 聘 刘备 于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泉 临卒,谓同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乃於案上取酒壶,分賚诸徒,且嘱尽醉。”

引证解释

⒈ 盛酒的壶。后亦称酒注子为酒壶。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泉临卒,谓同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唐韩愈《送区册序》:“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劳山道士》:“乃於案上取酒壶,分賚诸徒,且嘱尽醉。”

酒壶的国语词典

盛酒的容器。

酒壶的网络释义

酒壶

  • 酒壶,英文Flagon,装酒的壶具。历史悠久,人类酿酒之后诞生。在世界各地有多种多样的分类和不同的材质。同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在中国古代用于饮酒斟酒时使用,在明至清中期被称为执壶,到清晚期至民国时则通称酒壶。
  • 形制一般为四方形,圆柱形,器物外常绘粉彩仕女图及山水田园图。明、清时期还出现了烫酒壶和烫酒杯,酒壶一般为陶瓷制,也有金银制,在藏族中,甚至有木制酒壶,但是对于很多当代藏族青年来讲,木质酒壶是较难见到了。木质酒壶外形与木质酥油桶差不多,现存的木制酒壶,实属珍品。在现代,酒壶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型材质的酒壶,如不锈钢酒壶等。
  • 酒壶的翻译

    英语: wine pot, wine cup
    法语: pot à vin, coupe de vin

    酒壶造句

    秦深本不想再和老头说些什么,却见酒壶稳稳的落在了自己的面前。
    哪儿还有用酒瓯子酒壶的?你那双芯子酒壶,说好听了是个宝贝,说不好听的,就是个哄人的小玩意儿,还指望我子承父业啊?笑话!
    --含光坐在树杈上,举着酒壶,笑得明媚爽朗。“若我死了,将我葬在梅林,明年东风起,我要开在第一枝。”。
    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
    在调酒壶中加入冰块,把所有成份倒入其中,摇匀后倒入加冰的白兰地酒杯。
    在调酒壶中加入冰块,把所有成份倒入其中,摇匀后倒入加满冰块的品脱杯中。
    也不知道老家伙真傻还是装傻,人家是在玩酒壶传情,绝代佳人的馈赠,喝酒时别有滋味,死老鬼瞎搀合什么?这不是枉做小人吗?
    仁贵吃的是药烧酒,不好落肚的;大王与假天使吃的是平常酒,酒壶有记认的,仁贵落了他们圈套。
    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格兰特爵士很慷慨地把他应得部分拨发给士兵,为了表示谢意,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
    在调酒壶中加入冰块,把所有成份倒入其中,摇匀后倒入冰镇的鸡尾酒杯,加入少量苏打水,再用菠萝角装饰。
    他气嘟嘟的拎着酒壶,健步如飞,只想着赶紧打酒回来喂饱家里那个酒鬼,落个耳根清净。
    石室内,刘威翘着二郎腿,半躺着,手里提着酒壶,不时的和剑玄碰杯,本以为要禁酒三个月的,没想到剑玄倒是有好酒带着,四人当然是乐意之至,大口大口的分起赃来。
    在调酒壶中加入冰块,把所有成份倒入其中,摇匀后倒入冰镇的鸡尾酒杯,再用橙子片装饰。
    若能左手持蟹螯,右手提酒壶,便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其中,不锈钢酒壶采用氩弧焊工艺,系国内首创。
    张蛮鱼斜眼一瞥,本着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的心思,便把手中酒壶递了过去。
    夕阳漫不经心走下酒坊,晚风路过陶坛吹散了酒香。偷倒空的酒壶还挂在墙上,猫咪抱着尾巴睡得好安祥。我记得你所有的模样。
    中国人有喝热酒的习惯,最简单的方法是把酒壶放在热水里,烫一下,这便是用汤桶筛酒。
    苏梦雪一手抵住箨龙顶端,另支手解下腰间酒壶,仰头猛灌几口,抛给莫解环,“喝——”。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714
    笔画: 10
    五笔: I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MCW
    四角: 31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yǒu)。“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wine, spirits, liquor, alcoholic beve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酉上聲開口三等ciux/ziovtsĭəu
    [hu]
    部首: 329
    笔画: 10
    五笔: FPO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BTC
    四角: 40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2)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国子执壶浆。——《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

    八壶设于西序。——《仪礼·聘礼》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炉上有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壶瓶(盛酒器);壶滥(又名壶鉴。器皿的名称);壶尊(古代盛酒器);壶芦(指茶壶或酒壶)

    (4) 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狄人出壶。——《礼记·丧大记》。注:“漏水之器也。

    (5) 又如:壶漏(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6) 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投壶。壶脰脩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尺二寸,受豆斗五升,壶腹脩五寸。——《大戴礼记》

    (7) 又如:壶矢(壶与矢为投壶用具,因以称投壶);壶飧(用壶盛水泡饭)

    (8) 通“瓠”。瓠瓜,也叫葫芦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豳风·七月》

    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火。——《淮南子·说林》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鹖冠子·学问》

    (9) 又如:壶庐(瓠、匏、蒲芦等瓜类的总称)

    英文翻译

    jar, pot, jug, vas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