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救护
1. 救助保护。
2. 特指援助伤病人员使得到适时的医疗。
词语解释
救助保护。
《后汉书·班超传》:“如不蒙救护, 超 后有一旦之变,冀幸 超 家得蒙 赵母 、 卫姬 先请之贷。”《宋史·忠义传七·蒋兴祖》:“尝积雨汎溢,埽且溃, 兴祖 躬救护,露宿其上,弥四旬。”《水浒传》第十四回:“若得如此救护,深感厚恩,义士提携则个。”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 厚大 从外面奔入来,看见伤兵甲侮辱 荷香 ,忙上前救护。”
指古代日、月蚀时举行的祈祷仪式。
《清会典·钦天监·交食》:“日食分秒时刻,月食时刻,带食分秒时刻,皆按法推算,前期五月,绘图具题,旨下礼部,通行天下救护。”参见“ 救日 ”、“ 救月 ”。
援助伤病人员使得到及时的医疗。
引证解释
⒈ 救助保护。
引《后汉书·班超传》:“如不蒙救护, 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
《宋史·忠义传七·蒋兴祖》:“尝积雨汎溢,埽且溃, 兴祖躬救护,露宿其上,弥四旬。”
《水浒传》第十四回:“若得如此救护,深感厚恩,义士提携则个。”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厚大从外面奔入来,看见伤兵甲侮辱荷香,忙上前救护。”
⒉ 指古代日、月蚀时举行的祈祷仪式。参见“救日”、“救月”。
引《清会典·钦天监·交食》:“日食分秒时刻,月食时刻,带食分秒时刻,皆按法推算,前期五月,绘图具题,旨下礼部,通行天下救护。”
⒊ 援助伤病人员使得到及时的医疗。
救护的国语词典
救助保护。
救护的网络释义
救护
反义词
救护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2) 同本义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4 [东莞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5 [梅县腔] giu5 [陆丰腔] giu5 [台湾四县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宝安腔] g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救 | 居祐 | 見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kĭəu | kiuh/kiow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蒦(
)声。本义:保卫;保护)(2) 同本义
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欲护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从我杀贼护家室。——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贯铁絙护之。
(3) 又如:护队(行军所设防卫的军队);护藏(保护经藏);护梁(城楼上作护卫用的横梁);护镜(护心镜。衣甲上用以防护前心和后心的铜镜)
(4) 爱护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护书(收放文书用的长方形木匣子);护头(小孩子不肯剃头发);护槽(马吃草时,人难接近)
(6) 袒护;包庇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护庇(袒护;包庇);护相容隐(庇护容忍);护失(袒护自己的过错)
(8) 监视;监督
护,救视也。——《说文》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车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史记》
(9) 救助
高祖为布衣时, 何数以吏事护 高祖。——《史记·萧相国世家》
(10) 总领
乐毅于是并护 赵、 楚、 韩、 魏、 燕之兵以伐 齐,破之 济西。——《史记·乐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