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相传在今 湖北 武昌 黄鹤山 上游三百步 长江 中。
隋 置 鄂州 ,即因渚得名。世称 鄂州 为 鄂渚 。《楚辞·九章·涉江》:“乘 鄂渚 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 王逸 注:“ 鄂渚 ,地名。” 洪兴祖 补注:“ 楚子 熊渠 ,封中子 红 於 鄂 。 鄂州 , 武昌县 地是也。 隋 以 鄂渚 为名。”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 鄂渚 分云树, 衡山 引舳艫。” 明 刘基 《满庭芳》词:“衾寒 鄂渚 ,佩冷 瀟湘 。”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余服官 鄂渚 ,适 英 美 水师提督乘兵舰来謁。”
引证解释
⒈ 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 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
引《楚辞·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
王逸注:“鄂渚,地名。”
洪兴祖补注:“楚子熊渠,封中子红於鄂。鄂州,武昌县地是也。 隋以鄂渚为名。”
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鄂渚分云树, 衡山引舳艫。”
明刘基《满庭芳》词:“衾寒鄂渚,佩冷瀟湘。”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余服官鄂渚,适英美水师提督乘兵舰来謁。”
鄂渚的网络释义
鄂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地名
(2) 湖北省的简称 。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而得名
(3) 边界
纷被丽而亡鄂。——《文选·扬雄·甘泉赋》
(4) 通“愕”。惊愕
象鄂不怿。——《史记·五帝本纪》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史记·留侯世家》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汉书·霍光传》
(5) 又如:鄂然(吃惊的样子)
(6) 通“萼”。花托
(7) 又如:鄂鄂(花开放的样子);鄂不(花萼和花托);鄂足(花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ok8 [台湾四县腔] ngok8 [陆丰腔] ngok8 [东莞腔] ngok8 [客语拼音字汇] ngog6 [梅县腔] ngok8 [客英字典] ngok8 [宝安腔] ngo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咢 | 五各 | 疑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ngak | ŋɑ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者声。本义:古水名。渚水)
(2) 水中的小洲
小洲曰渚。——《说文》引《尔雅》。传:“渚,小洲也。”
两涘渚涯之间。——《庄子·秋水》
渠弭于有渚。——《国语·齐语》
夕弭节兮北渚。——《楚辞·湘君》
乘鄂渚而反顾兮。——《楚辞·涉江》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召南·江有渚》
避渚洲。——宋· 文天祥《后序》
(3) 又如:渚牙(洲上初生的草芽);渚田(小洲上的田);渚烟(笼罩在小洲上的烟雾);渚泽(洲中积水的洼地)
(4) 水边
汛洲清川渚,遥望高山阴。——晋· 陆机《豫章行》
(5) 又如:渚莲(水边荷花);渚宫(春秋楚国的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3 [客英字典] du3 [台湾四县腔] du3 [梅县腔] du3 [宝安腔] d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 潮州话:思污2(暑)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䰞 | 章与 | 章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cjox/tjvv | tɕ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