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君舟

è jūn zhōu [ e jun zhou]
注音 ㄜˋ ㄐㄨㄣ ㄓㄡ

词语释义

楚王母弟鄂君子晳泛舟湖上,越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舟"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词语解释

  1. 见“ 鄂君船 ”。

引证解释

⒈ 见“鄂君船”。

鄂君舟的网络释义

鄂君舟

  • 拼音:è jūn zhōu
  • 注音:ㄜˋ ㄐㄩㄣ ㄓㄡ
  •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诗:“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亦作“ 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妒》:“记初窥薄怒頳相逗,将辞转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载 鄂 舟。” 明 陈子龙 《雨中行建德江》诗:“药房帝子室,绣被 鄂君 舟。”
  • 汉字详情

    è [e]
    部首: 212
    笔画: 11
    五笔: KKF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SNL
    四角: 6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地名

    (2) 湖北省的简称 。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而得名

    (3) 边界

    纷被丽而亡鄂。——《文选·扬雄·甘泉赋》

    (4) 通“愕”。惊愕

    象鄂不怿。——《史记·五帝本纪》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史记·留侯世家》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汉书·霍光传》

    (5) 又如:鄂然(吃惊的样子)

    (6) 通“萼”。花托

    (7) 又如:鄂鄂(花开放的样子);鄂不(花萼和花托);鄂足(花托)

    英文翻译

    Hubei province; startl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o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ok8 [台湾四县腔] ngok8 [陆丰腔] ngok8 [东莞腔] ngok8 [客语拼音字汇] ngog6 [梅县腔] ngok8 [客英字典] ngok8 [宝安腔] ng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ngakŋɑk
    jūn [j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KR
    四角: 176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动词

    (1) 主宰、统治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英文翻译

    sovereign, monarch, ruler, chief, pr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 客家话:[陆丰腔] giun1 [梅县腔] giun1 [东莞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海陆丰腔] giun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1 [台湾四县腔] giun1 [沙头角腔] giun1 [宝安腔] gi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云平聲合口三等kĭuənkyon/kiun
    zhōu [zhou]
    部首: 622
    笔画: 6
    五笔: TE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BYI
    四角: 274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2) 同本义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 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舟人大恐。(舟人,船夫)。——宋·  苏轼《石钟山记》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舟人(掌舟的人。即船夫);舟次(船只及船只停留之处);舟牧(古时掌船的官);舟师(古时的水上军队,即今海军;船夫);舟航(由舟相连而成的浮桥。也作“舟杭”);舟梁(连船为桥;船和桥)

    (4) 尊彝等器的托盘

    皆有舟。——《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尊下台,若今之承盘。”

    (5) 酒器名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王舟。——《东坡诗》

    (6) 姓

    动词

    用船过渡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

    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李翱《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

    英文翻译

    boat, ship; KangXi radical 137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东莞腔] ziu1 [海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客英字典] zhiu1 [梅县腔] zhu1 zhiu1 [陆丰腔] zh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流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ucju/tj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