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

dū du [ du du]
注音 ㄉㄨ ˙ㄉㄨ

词语释义

都督 dūdu

(1) 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governor of province;military governor

(2) 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command

词语解释

  1. 总领,统领。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 备 诣京见 权 ,求都督 荆州 ,惟 肃 劝 权 借之,共拒 曹公 。”《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 魏 军动,詔以 嶷 为 南蛮 校尉、 荆 湘 二州刺史,都督八州。”

  2. 三国 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 张达 、 范彊 杀 飞 ,持其首,顺流而奔 孙权 。 飞 营都督表报 先主 , 先主 闻 飞 都督之有表也,曰:‘噫! 飞 死矣。’”《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先以银盌酌酒,自饮两盌,乃酌与其都督。”

  3. 古代的军事长官。

    《晋书·职官志》:“ 江 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 王导 等权重者乃居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赵 相初除都督。”

  4. 民国 初为各省军政长官。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引证解释

⒈ 总领,统领。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魏军动,詔以嶷为南蛮校尉、 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八州。”

⒉ 三国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 飞死矣。’”
《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寧先以银盌酌酒,自饮两盌,乃酌与其都督。”

⒊ 古代的军事长官。

《晋书·职官志》:“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赵相初除都督。”

⒋ 民国初为各省军政长官。

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都督的国语词典

统领。

都督的网络释义

都督 (中国古代军事长官)

  •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 都督的翻译

    英语: (army)​ commander-in-chief (archaic)​, provincial military governor and civil administrator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era (1911-1949 AD)​
    德语: militärischer Gouverneur einer Provinz (Eig, Mil)​

    都督造句

    陈作新运动新军巡防,功亦大,当为副都督。
    只是曹休待自己恩高义厚,不得不拼死相报,乃转谓曹休道“都督且安心,末将前去厮杀。
    哎呦呦,这不是姓杨的那个丘八么,今儿个什么天啊?怪不到大清早乌鸦呱呱个不停,感情本都督要他乡遇故知!
    九龄以母老在乡,而河北道里辽远,上疏固请换江南一州,望得数承母音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
    纪纲当初因瓜蔓抄事件清查有功升为正二品的都督佥事,要知道六部的尚书也只是正二品,再往上的品级非功臣宿将而不可得。
    大都督库狄于率诸将前驱,齐献武王总众继进。
    在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深讨韩时,彭乐归顺侯深。
    且说孔明偶来江边,闻说玄德来此,与都督相会,吃了一惊,急入中军帐,窃看动静。
    少有大志,后尚公主,拜驸马都督,至徐州刺史,累立战功,抚纳降附,甚得众心。
    号称都督的便有十几面,其余各种将军、校尉的不计其数,最让人捧腹的是最前面那杆白色床单制成的大旗,上书斗大的隶字替天行道。
    中书令张华权略过人,运筹决胜,声誉益盛,名重一时,今为使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
    赤壁之后,诸葛亮便以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当时的江东第一大帅哥,大都督周瑜给活活的气死了。
    李烈钧闻讯后亲自带领两艘兵舰和一营步兵赶赴安庆处理违规军士,迅速安定人心,“一时颂声载道”,各界推举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
    现下又正是乱的时候,这个二杆子都督杀了自己,真跟杀只鸡一样没有分别。
    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
    可惜的是,诸葛孔明遇到了他一生的劲敌,狡猾如狐的魏国大都督司马懿!诸葛孔明六出祁山,未建寸土之功。
    汉中王有旨,念关羽上阵杀敌有功,终年督军不苟,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全权都督荆襄九郡一切事宜。
    刘都督不必过谦,足下收复科布多,平定清廷余孽杨增新,早已全国扬名,人人敬仰!在下这次前来,是特意带来孙先生的口讯!
    却说左都督田尔耕奉令挂帅,南征泗州府朱家庄。
    后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文才武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汉字详情

    dū,dōu [du,dou]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FTJ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ANL
    四角: 47627

    详细解释

    dōu

    副词

    (1) 全部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词

    (1) 建都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容词

    (1) 美好的样子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词

    (1) 统统,完全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英文翻译

    metropolis, capital; all, the whole; elegant, 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梅县腔] du1 [台湾四县腔] du1 do1 [宝安腔] du1 [沙头角腔] du1 [客英字典] du1 [海陆丰腔] du1 do1 [梅县腔] du1 [客语拼音字汇] du1 [陆丰腔] du1 [东莞腔] d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孤平聲開口一等tuto/tu
    [du]
    部首: 512
    笔画: 13
    五笔: HIC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EBU
    四角: 27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目,叔声。本义:察看督促,监督)

    (2) 同本义

    督,察也。——《说文》

    禁督逆祀命者。——《周礼·春官·大祝》

    植中枢,立督虑。——《太玄卷一周》

    行督责之术。——《史记·李斯传》

    离娄督绳。——《汉书·王褒传》

    督责大臣。——《汉书·公孙贺传》

    闻将军有意督过之。——《汉书·高帝纪》

    亮使 马谡督诸军在前。——《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

    (4) 督邮(官员。系汉时代表太守督察下属县吏政绩优劣、宣讲教会等的佐吏);

    (5) 督责(督察处罚);

    (6) 督过(督察责罚);

    (7) 督训(督察教育);

    (8) 督参(督察参验);

    (9) 督诘(督察责问);

    (10) 督整(督率整顿);

    (11) 督齐(督率整顿);

    (12) 督导(勉励);

    (13) 督治(督率治理);

    (14) 督理(监督治理;督率管理);

    (15) 督御(监督治理);

    (16) 督统(监督统率;率领);

    (17) 督压(监视压服);

    (18) 督视(监视);

    (19) 督趱(督催赶行。趱:加快);

    (20) 督进(督促前进);

    (21) 督劝(督促劝勉);

    (22) 督缮(督促修缮);

    (23) 督催(犹督促);

    (24) 督策(督促鞭策);

    (25) 督饬(督促命令);

    (26) 督迫(犹督促,催迫);

    (27) 督切(督促;督责);

    (28) 督索(催讨);

    (29) 督正(矫正;纠正);

    (30) 督听(正听;不偏听)

    (31) 责备;责罚 。如:督并(捆绑责打);督笞(杖罚;责打)

    (32) 统率,指挥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名词

    (1) 统帅诸军的将领

    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2) 如:督镇(清代对省一级文武官员的统称);督臣(即总督);督署(总督衙门);督篆(总督的大印)

    (3) 中医学名词。督脉 。又如:督任(人体的督脉与任脉)

    (4) 姓

    英文翻译

    supervise, oversee,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du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k7 [沙头角腔] duk7 [梅县腔] duk7 [台湾四县腔] duk7 [宝安腔] duk7 [陆丰腔] duk7 [东莞腔] duk8 [海陆丰腔] duk7 [客语拼音字汇] d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冬毒入聲開口一等tuoktuuk/t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