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笺
繁体
郇箋
注音
ㄏㄨㄢˊ ㄐ一ㄢ
词语释义
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常授意侍妾主尺牍,书于五彩笺,词旨轻重均合陟意,书体遒利有楷法,陟唯署名而已。
词语解释
唐 代 韦陟 ,袭封 郇国公 。常授意侍妾主尺牍,书于五彩笺,词旨轻重均合 陟 意,书体遒利有楷法, 陟 唯署名而已。见《新唐书·韦陟传》。后因以“郇笺”敬称他人书札。
清 赵翼 《屡接秋帆开府手书兼寄珍裘赋谢》诗:“曳履云霄已隔尘, 郇 笺偏荷寄书频。”
引证解释
⒈ 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常授意侍妾主尺牍,书于五彩笺,词旨轻重均合陟意,书体遒利有楷法, 陟唯署名而已。见《新唐书·韦陟传》。后因以“郇笺”敬称他人书札。
引清赵翼《屡接秋帆开府手书兼寄珍裘赋谢》诗:“曳履云霄已隔尘, 郇笺偏荷寄书频。”
郇笺的网络释义
郇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uán
名词
(1) 姓
郇,姓。出绛州。——《广韵》
(2) 另见
xún
名词
(1) 周朝国名 。姬姓。周文王子封于此。春秋时为晋地。在今山西临猗县南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an ancient feudal State in Shaanxi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客英字典] sun2 [陆丰腔] sun3 [宝安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客英字典] sun2 [陆丰腔] sun3 [宝安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荀 | 相倫 | 心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sĭuĕn | syn/svi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戋(
)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说文》
笺,书也。——《广雅》
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孔颖达《毛诗正义》
(2) 又如: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名词
(1) 注释的文字
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韩愈《施先生墓铭》
(2) 又如:;笺记(古文体名)
(3)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
(4) 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 。如:奏笺;《答东阿王笺》
(5) 书信的代称 。如:投笺;便笺;手笺
(6) 名片;名刺
亲友投笺互拜。——明· 田汝成《熙朝乐事》
英文翻译
note, memo; stationery; comme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