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攸

yù yōu [ yu you]
繁体 鬱攸
注音 ㄩˋ 一ㄡ

词语释义

火气﹐火焰。《左传.哀公三年》:'济濡帷幕,郁攸从之,蒙葺公屋。'杜预注:'郁攸,火气也。'一说为救火器具。见清王绍兰《王氏经说》。 火灾。 形容烟火或热气蒸腾。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火气;灼热之气。郁,通“ 鬱 ”。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行酒东臺对落日,犹如火伞张郁攸。”参见“ 鬱攸 ”。

引证解释

⒈ 火气;灼热之气。郁,通“鬱”。参见“鬱攸”。

清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行酒东臺对落日,犹如火伞张郁攸。”

⒉ 火气,火焰。

《左传·哀公三年》:“济濡帷幕,鬱攸从之,蒙葺公屋。”
杜预注:“鬱攸,火气也。”
一说为救火器具。 宋苏轼《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莫雨侵重膇,晓烟腾鬱攸。”
明李东阳《弘治乙未六月孔庙灾送李学士奉诏祭告》诗:“鬱攸从何来?歘忽乘高冥。”

⒊ 火灾。

宋何薳《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郡官曰:‘ 张道人何知鬱攸之事,而须呼之也?’”
元顾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平生万卷书,怒焚遭鬱攸。”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不幸有鬱攸之戒,惟有坐以待毙而已。”

⒋ 形容烟火或热气蒸腾。

宋苏轼《咏汤泉》:“鬱攸火山裂,觱沸汤泉注。”
宋沉作喆《寓简》:“﹝韩退之《陆浑山诗》﹞读之便如行火所焮,鬱攸衡喷,其色絳天。”
清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行酒东臺对落日,犹如火繖张鬱攸。”

郁攸的网络释义

郁攸

  • 郁攸,读音yù yōu,汉语词语,指火气﹐火焰。出处《左传.哀公三年》。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DE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NL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2) 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3)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4)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形容词

    (1)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2)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3)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4)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5) 美好 。如: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6) 香气浓郁

    践椒涂之郁烈。——曹植《洛神赋》

    (7) 又如: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 )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鬱,木丛生也。——《说文》

    郁彼北林。——《诗·秦风·晨风》

    郁郁园中柳。——《古诗》。注:“茂盛也。”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唐· 王维《赠房卢氏琯》

    (3) 又如: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4) 隆盛;繁多

    洛阳云树郁崔嵬。——元· 杨果《洛阳怀古》

    (5) 又如: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6) 忧郁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淮南子·泛论训》

    (7) 又如: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动词

    (1) 积聚

    郁浊困滞。——《管子·中匡》

    (2) 又如: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3) 怨恨;愤怒

    或有宛足郁怒。——傅毅《舞赋》

    (4) 又如: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5) 郁积,阻滞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注:“不通也。”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汉书·路温舒传》

    (6) 又如: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英文翻译

    sweet smelling, rich in aroma; (Cant.) to move, hi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k7 hiuk7 [客英字典] jut7 [梅县腔] juk7 [陆丰腔] juk8 [东莞腔] juk7 [宝安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 潮州话:hiog4(hiok) ug4(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ʔĭukqiuk/iuk
    yōu [you]
    部首: 425
    笔画: 7
    五笔: W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LO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攴( ),从人水省。表示人扶杖走水路。本义:水流的样子)

    (2) 同本义

    攸,行水也,从攴,从人,水省。——《说文》。段玉裁注:“水之安行为攸。”

    水行攸攸也。——《六书故》引唐本说文

    (3) 安闲

    主人攸尔而笑曰。——《汉书·叙传》

    (4) 又如:攸游(安闲从容,自得其乐的样子);攸乐(闲适安乐);攸心(心性弛放)

    (5) 长远

    令德攸兮宣重光。——汉《冀州从事张表碑》

    极攸远索。——《司农刘夫人碑》

    (6) 又如:攸长(长远);攸隔(远隔);攸远(遥远,辽远)

    (7) 迅疾

    攸然而失。——《孟子·万章上》

    (8) 又如:攸然(迅疾的样子);攸攸(迅疾的样子;急速的样子)

    名词

    (1) 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

    攸,所也。——《尔雅》

    君子有攸往。——《易·坤》

    乃尔攸闻。——《书·多方》

    攸馘安安。——《诗·大雅·皇矣》

    未有攸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 攸县 ,汉置。故治在今湖南攸县东

    英文翻译

    distant, far; adverbial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客英字典]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 潮州话:何幼1(休)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u/jouj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