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垒神荼

yù lěi shén tú [ yu lv shen shu]
繁体 鬱壘神荼
注音 ㄩˋ ㄌㄩˋ ㄕㄣ ㄕㄨ

词语释义

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

指桃符、春联。

词语解释

  1. 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

    王充 《论衡·订鬼》引《山海经》:“ 沧海 之中,有 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 神荼 ,一曰 鬱垒 ,主閲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 黄帝 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 神荼 、 鬱垒 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汉 张衡 《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按,《战国策·齐策三》“今子东国之桃梗也” 汉 高诱 注作“荼与”、“鬱雷”。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作“荼与鬱垒”。参见“ 鬱律 ”。

  2. 指桃符、春联。

    宋 姜夔 《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鬱垒神荼写未真。”参见“ 桃符 ”。

引证解释

⒈ 二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按,《战国策·齐策三》“今子东国之桃梗也” 汉高诱注作“荼与”、“鬱雷”。 汉应劭《风俗通·祀典·桃梗》作“荼与鬱垒”。参见“鬱律”。

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垒,主閲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鬱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汉张衡《东京赋》:“度朔作梗,守以鬱垒 ; 神荼副焉,对操索苇。”

⒉ 指桃符、春联。参见“桃符”。

宋姜夔《鹧鸪天·丁巳元日》词:“娇儿学作人间字,鬱垒神荼写未真。”

郁垒神荼的网络释义

郁垒神荼

  • 郁垒神荼是中国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一个叫神荼(一般读作“shēn tū”),一个叫郁垒(一般读作“yù lei ”)。神荼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而郁垒则位于右边门扇上,一袭黑色战袍,神情显得闲自适,两手并无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轻抚着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DE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NL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2) 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3)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4)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形容词

    (1)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2)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3)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4)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5) 美好 。如: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6) 香气浓郁

    践椒涂之郁烈。——曹植《洛神赋》

    (7) 又如: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 )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鬱,木丛生也。——《说文》

    郁彼北林。——《诗·秦风·晨风》

    郁郁园中柳。——《古诗》。注:“茂盛也。”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唐· 王维《赠房卢氏琯》

    (3) 又如: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4) 隆盛;繁多

    洛阳云树郁崔嵬。——元· 杨果《洛阳怀古》

    (5) 又如: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6) 忧郁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淮南子·泛论训》

    (7) 又如: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动词

    (1) 积聚

    郁浊困滞。——《管子·中匡》

    (2) 又如: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3) 怨恨;愤怒

    或有宛足郁怒。——傅毅《舞赋》

    (4) 又如: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5) 郁积,阻滞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注:“不通也。”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汉书·路温舒传》

    (6) 又如: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英文翻译

    sweet smelling, rich in aroma; (Cant.) to move, hi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k7 hiuk7 [客英字典] jut7 [梅县腔] juk7 [陆丰腔] juk8 [东莞腔] juk7 [宝安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 潮州话:hiog4(hiok) ug4(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ʔĭukqiuk/iuk
    lěi [lei]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CCC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IIG
    四角: 23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2) 同本义

    垒,军壁也。——《说文》

    四郊多垒。——《礼记·曲礼上》

    营军之垒舍。——《周礼·夏官·量人》

    因垒而降。——《左传·僖公十九年》

    摩垒而还。——《左传·宣公十二年》

    于城内更筑坚垒。——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垒培(军营中的围墙等防御工事);垒尉(官名。掌理警卫营堡、缉捕盗贼的武官);垒和(军营的大门);垒口(营垒的入口);垒舍(犹营房);深沟高垒;两军对垒

    (4) 棒球内场的一个垒 。如:在第一垒被杀出局

    动词

    (1) 把砖、石等重叠砌起来

    请深垒固军。——《左传·文公十二年》

    (2) 又如:垒城(筑垒近大城叫垒城);垒垒(相叠重沓的样子);垒断(堵截住);垒块(积石。比喻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垒垒(一堆一堆地丛列着);垒堆(堆积;拥挤)

    (3) 通“纍”。捆绑

    甲不解壘,兵不解翳。——《管子·小匡》

    氐羌之虏也。不憂其壘也。——《荀子·大略》

    英文翻译

    rampart, military wall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委支A合上聲合口三等支Alyex/lveelĭwe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JH

    英文翻译

    spirit
    [tu]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WTU
    五行:
    仓颉: TOMD
    四角: 44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余声。本义:一种苦菜)

    (2) 同本义。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

    荼,苦菜。——《尔雅·释草》

    谁谓荼苦?——《诗·邶风·谷风》。传:“荼,苦菜也。”

    (3) 又如:荼蓼(荼是苦菜,蓼是辛菜。皆是秽草。也用以形容处境的艰辛);荼荠(荼、荠皆菜名。荼味苦,荠味甘,因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

    (4) 白色

    荼首之孙。——《管子》

    (5) 刘绩补注:“荼首,白首也。”

    (6) 茅草、芦苇之类的小白花 。如:荼火(形容军容壮盛。荼是白色茅花,火是红色,此指白、红相间的戎装。今以“如火如荼”形容声势盛大);荼首(发白如茅花。喻白发老人);荼白(如荼之白色);荼锦(荼茅草的白花)

    (7) 杂草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诗·周颂》

    (8) 用同“涂”。烂泥。比喻苦难 。如:荼苦(艰苦;苦楚);荼毒生灵(荼毒生民。残害人民);荼棘(比喻遭遇极坏);荼酷(惨重的苦难)

    (9) 通“涂”

    况在秦陇荼炭之余,直是老臣尽效之会。——《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

    天子悼兆民之荼炭。——东魏《敬史君碑》

    (10) 又如:荼炭(比喻极度痛苦。通“涂炭”)

    动词

    (1) 借

    荼,借也。——《广雅》。王念孙疏证:“荼盖赊之借字,赊荼古音相近。”

    英文翻译

    bitter vege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2 [梅县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客英字典] tu2 [陆丰腔] tu3 [宝安腔]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同都平聲開口一等do/dud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