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邦

lín bāng [ lin bang]
繁体 鄰邦
注音 ㄌ一ㄣˊ ㄅ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邻邦 línbāng

(1) 接壤的国家

我们两国历来是友好的邻邦
neighboring country(state)

词语解释

  1. 亦作“隣邦”。相邻的国家。

    《韩非子·说林上》:“ 智伯 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 明 费信 《星槎胜览·东西竺》:“田瘠不宜稼穡,岁藉隣邦淡洋米穀以为食。”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若 中国 既失藩属於前,又蹙边境於后,非特为邻邦所窃笑,亦恐启远人之覬覦。”

  2. 指相邻的地区。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工役则募之邻邦,特厚酬庸之值。” 元 吾丘衍 《送翼之回吴》诗:“ 三吴 亦邻邦,一水非远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隣邦”。

⒉ 相邻的国家。

《韩非子·说林上》:“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
明费信《星槎胜览·东西竺》:“田瘠不宜稼穡,岁藉隣邦淡洋米穀以为食。”
清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若中国既失藩属於前,又蹙边境於后,非特为邻邦所窃笑,亦恐启远人之覬覦。”

⒊ 指相邻的地区。

宋俞文豹《吹剑录》:“工役则募之邻邦,特厚酬庸之值。”
元吾丘衍《送翼之回吴》诗:“三吴亦邻邦,一水非远程。”

邻邦的国语词典

邻近的国家。《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吾国与尔乃邻邦,永结盟好。」也作「邻国」。

邻邦的网络释义

邻邦

  • 邻邦,指接壤的国家。如:我们两国历来是友好的邻邦。
  • 邻邦造句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这两个国家是辅车相依的友好邻邦。
    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是亲密的兄弟邻邦。
    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的架子,与邻邦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实属难得。
    文章题目中国的铁线蕨属以及邻邦有关种类的研究。
    在尼赫鲁的历史观中,中国和印度在两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从未曾交战过,因此这两个邻邦间不可能会爆发战争。
    关键是外界很难预测下一步朝鲜会有什么样的举动,作为邻邦,中国因此也只能保持警觉,屏息以待。
    随着正式独立的日益临近,南苏丹还未同意如何与其北部近邻分享石油收入,而正是其北部邻邦控制着南苏丹赖以为生的石油出口通道。
    朝鲜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字状银带,锁系着中朝两国领土,致使中朝两国成为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此决定对和平年代本已紧张的太平洋地区邻邦关系报道纷至沓来;穆帅自己火上浇油;记者们也乐此不疲,决心将热闹进行到底。
    中国快速增长的军事能力惊扰到一些邻邦,特别是那些与其有领土争端的国家,比如日本和一些东南亚国家。
    杨大使表示,中尼两国是友好邻邦,我很荣幸能出任驻尼泊尔大使。
    中日两国乃一衣带水之邻邦,虽暂生龃龉,日久必然和好,贵国如此不为中国预留体面,和好必难以维持。
    叶大波说,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胞波情谊深厚,有史记载的友好交往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在成为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前,迦南是一个城邦制的国家,统治者基本是男性,并向他们强大的邻邦埃及称臣纳贡。
    但是在德干圣战军背后可能有印度包括邻邦巴基斯坦的其他集团。

    汉字详情

    lín [lin]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WYCB
    五行:
    仓颉: OINL
    四角: 873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粦( lìn)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

    (2) 周朝地方基层组织的户口单位

    邻,五家为邻。——《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周礼·地官·遂人》

    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陈造《泊慈湖北岸》

    (3) 又如:邻伍(古制一邻有五家,五家为伍,故称邻伍);邻里

    (4) 相连接的家户。邻居;邻国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武义动于南邻。——《汉书·扬雄传》

    邻人京城氏。——《列子·汤问》

    其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邻有敝舆。——《墨子·公输》

    邻有短褐。——《墨子·公输》

    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5) 又如:邻党(邻里乡亲);邻佑(邻右。邻居);邻舍家(邻比。邻居);邻曲(邻居,左邻右舍的人)

    (6) 车行的声音 。如:邻邻(众车行走的声音。同辚辚)

    (7) 通“燐”。磷火

    马血之为转邻也。——《列子·天瑞》

    形容词

    (1) 五家为一组,彼此相距不远,因此引申为邻近;近邻

    五家谓伍,又谓之邻。邻,连也,相接也。——《释名·释州国》

    邻,近也。——《小尔雅》

    臣哉邻哉。——《书·益稷》

    恰比其邻。——《诗·小雅·正月》

    善谋邻国敌也。——《汉书·新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诗

    邻有西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2) 又如:邻敌(邻近的敌国);邻境(地域相接);邻村(邻近的村舍);邻近(接近;靠近,在附近)

    (3) 众多 。如:邻熟(谷物丰收,结实累累);邻邻(众多的样子)

    (4) 亲密,亲近 。如:邻好(睦邻友好);邻和(邻国或邻居相和好)

    动词

    (1) 位置很接近,邻近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资治通鉴》

    无与福邻,祸乃不存。——《韩非子·初见秦》

    (2) 通“吝”。顾惜,舍不得

    谦卑而不邻。——《盐铁论·刺复》

    英文翻译

    neighbor; neighborhood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

    bāng [b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DT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JNL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动词

    封,分封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bo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g1 [东莞腔] bong1 [客语拼音字汇] bong1 [陆丰腔] bang1 [宝安腔] bong1 [台湾四县腔] bang1 [客英字典] bang1 [梅县腔] b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江平聲開口二等prung/peongpɔŋ